國內平均每37.3分鐘就有一人罹患大腸癌,台灣腸癌病友協會理事長王輝明表示,「排便」是腸道最主要的排毒機制,建議民眾沖水前檢視便便狀況,監測健康。
34歲的毛賢婷,四年前準備拚事業之際,發現自己血便的狀況長達五個月,又因工作壓力大偶爾便秘。本以為是痔瘡就不加理會,直到後來覺得不對勁,檢查後竟發現離肛門3.5公分處長了腫瘤,已是大腸直腸癌二期。為了保命,只好切除肛門與人工造口並存。
王輝明建議,民眾上完廁所沖水前,先觀察自己的糞便、檢查自己的腸胃功能是非常重要的一環,若有異狀,應找醫師諮詢。
健康的大便狀態應為金黃色、且形狀像香蕉、約兩到三條、沒有異味且半浮半沉在水中才算含水率正常,大便的時間以一到兩分鐘為佳,太久就可能是便秘。王輝明補充,若有惡臭味,就代表體內毒素沒被排出。
大便呈現香蕉狀,就是飲食均衡、健康狀態良好。但若不是,可能就要調整飲食習慣,尤其國人每日蔬果攝取量嚴重不足,建議平日就應多攝取高纖食物。
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指出,大腸癌從異常病變癌化為癌症,通常需10到15年,早期檢查、發現,就能及早切除、降低罹癌風險。鼓勵50歲以下民眾提早做糞便潛血篩檢,養成運動習慣,也要注意排便通暢,盡量減少糞便停留腸道的時間。
◎ 隨時掌握第一手健康訊息,快加入【元氣網粉絲團】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