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肝患者該長期服藥,或用藥進行鞏固治療後停藥,讓病人藉免疫機制控制病毒活性,引起醫界論戰。長庚顧問級主治醫師、中研院士廖運範於2000年即提出「固定療程」治療B肝概念,即用藥至測不到病毒一年後停藥。長庚發表針對逾千名肝硬化患者追蹤十年的研究成果,與長期用藥患者相比,停藥患者肝癌發生率減少五成。
什麼是「固定療程」?歐、美肝臟協會因此修改B肝治療指引!
長庚顧問級主治醫師、中研院士廖運範於2000年即提出「固定療程」治療B肝概念,也就是使用B肝藥物治療至測不到病毒一年後停藥。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簡榮南表示,固定療法是讓B肝病人先用口服藥物進行「鞏固治療」,若追蹤一年血液中未驗出B肝病毒,即可停藥。
B肝與C肝不同,係免疫疾病而非病毒疾病。發炎反應是雙面刃,能夠清除病毒,但也擔心殺死過多肝臟細胞,導致猛爆性肝炎。病人自發性病毒清除可達6成,有病患歷經一次發炎後,即成為健康帶原者;約3至4成病人則會有肝功能起伏,此時醫師就會討論是否進行治療。
基隆長庚醫院胃腸科主治醫師林志郎則說,病人常擔心停藥後一旦肝臟發炎,會發生肝臟代償不全或肝衰竭,但根據目前國內外統合性文獻發表,機率均小於1%。
過去國際治療共識多為至B肝抗原清除才停藥,廖運範與亞太肝臟研究學會將固定治療納為B肝治療指引後,歐、美肝臟學會也修改治療指引,讓抗原陰性病人改用固定療程。
長庚追蹤「固定療程」效果,前後歷時10年
簡榮南表示,長庚歷年來針對B肝固定療程發表多項研究,但因人數、追蹤時間遭質疑。現完成千人研究,追蹤時間長達10年,正式發表後應不會再有爭議。
長庚此項研究追蹤肝硬化病人1087名,長期使用B肝口服藥593人,採固定療程,即鞏固治療後停藥494人。結果顯示,固定療程患者肝癌發生率15.7%,長期服藥患者則為26.8%;固定療程患者肝病死亡風險減少67%,病毒清除率也高過長期用藥病人12.8倍,研究結果刊登美國肝臟研究學會期刊「肝臟學(Hepatology)」。
研究第一作者、林口長庚教授鄭文睿表示,長庚2018年發表研究即指出,停藥後6年內有21%患者可維持肝功能正常,並有效抑制病毒,另有19%患者雖病毒復發,但肝功能正常、不須治療。肝功能上升及病毒復發患者,若選擇暫不治療,6年有19%病人抗原消失,持續用藥者則只有0.2%病人抗原消失。
B肝「固定療程」,停藥10年逾3成肝炎消失,但使用上仍有限制!
目前健保針對非肝硬化患者提供3年口服B肝藥物,簡榮南說,給付原則合理,臨床觀察及研究結果顯示,只有極少數病人治療3年後仍有B肝病毒反應,且長期治療有醫囑遵從性問題。臨床常發現健保給付三年期滿停藥後,病人還有數月藥物未服用。研究也發現,10年持續服藥治療期間有22%的病人中斷回診,肝臟功能惡化再回診時,常已肝衰竭。
廖運範表示,上述研究證實,「停藥比吃藥好得多」,「固定治療」停藥10年逾3成病人肝炎消失。鄭文睿提醒,若已進入肝硬化中後期,不適合使用固定療程;選擇固定療程的病人,除須定期監控外,也須注意不要使用口服類固醇及中草藥。
是否停藥 應落實醫病共決
義大醫院代理研究副院長許耀峻表示,全球對B肝治療是否停藥尚未有明確共識。亞太肝臟研究學會及歐、美等指引建議表面抗原消失後停藥,但台灣健保均要求服藥三年後停藥,除少數肝硬化等排除條件外。是否停藥應落實醫病共決,進行風險分級,透過分析工具,進行精準、個人化醫療,確保停藥有益,且病人能夠定期追蹤。
責任編輯:葉姿岑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