拚C肝治療 別忘了B肝
健保署長李伯璋指出,B肝和C肝防治一樣重要,B肝無法治癒,部分患者必須持續投藥,但由於施行新生兒接種疫苗政策,B肝新病人有減少的趨勢。李伯璋指出,歡迎相關學會提出B肝給付修正建議,健保署將進一步討論。
B、C肝防治一樣重要
高嘉宏說,C肝治療因此成為重要話題,健保從有條件給付新藥,轉變為是否肝臟纖維化,只要C肝病毒陽性,就可納入治療對象。肝策會也將推動多年的「全民回肝」計畫改為「全篩全治救肝單」,擴大C肝篩檢與治療。
另外,衛福部長陳時中喊出「2025消除C肝」,不只醫學中心動起來,串聯鄰近基層診所的雙向轉診制度,共同投入C肝治療。今年稅制調整後,基層診所也積極參與。衛福部明年更擬編82億元,造福六萬名感染者。
找出感染者 需地方援手
但找出感染者是篩檢工作的挑戰。高嘉宏說,C肝病人以高齡者為大宗,當交通不便又無人接送,他們不可能走進醫療院所做篩檢。有醫院安排「外展門診」,希望提供一站式篩檢,抽血後立即看結果,確定感染就開藥。
「這其實相當辛苦。」高嘉宏解釋,外展門診需要人力,若沒有抽血驗到病毒陽性,也無法獲得健保給付。此外,深入村里家戶其實更好,但對醫院團隊是艱困挑戰,有賴地方政府奧援。
高嘉宏建議,應再多編列媒體預算,宣導C肝治療的重要,且宣導必須「接地氣」,有人力、有錢、有正確衛教資訊,才有可能找到隱藏在社區或偏鄉的感染者,達成消除C肝願景。
但高嘉宏也指出,即便衛福部編列不少C肝治療預算,大部分投注於昂貴的藥物給付,而非預防篩檢和個案管理的支持。以台大醫院團隊為例,個管師僅一人,但必須追蹤將近八千名的B、C肝患者。此外,有的地方政府和民間團體為篩檢派出人力、付出財力,但篩檢資料仍需好好整理運用,避免重複篩檢的浪費。
健保給付 對部分患者嚴苛
消除C肝固然重要,但高嘉宏提醒,B肝治療也不可忽略。高嘉宏指出,B肝與C肝治療條件不同,B肝目前僅能藥物控制、無法治癒,但健保給付對部分患者嚴苛,例如要求患者肝功能指數(GPT)大於兩倍以上,且超過三個月。患者若纖維化明顯,但肝臟發炎情形不高,很難達到給付條件。
此外,健保給付也規定部分患者治療三年後,若無肝硬化即無條件停藥。「臨床偶見患者停藥後嚴重的急性發作,甚至發生猛爆性肝炎。」
停藥後 3至4成復發
高嘉宏說,認真服藥的患者大多不會復發,但停藥半年,臨床發現有三至四成復發風險。若病人擔心復發改自費用藥,每月至少三千元,長期對患者是負擔。他建議修正健保給付條件,例如B肝表面抗原低到一定程度再停藥,降低復發風險。
除了不要顧C肝、失B肝,高嘉宏也特別提到「脂肪肝」防治,由於與生活皆習慣較有關係,有必要從減重、飲食控制和運動處方下手,降低脂肪肝對健康的危害。高嘉宏說,「這是我們的長遠目標:打造一個沒有肝病的美麗島。」
編輯推薦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男子挺台灣鳳梨大口吃 鳳梨卡食道差點窒息緊急就醫
你以為你很瘦嗎?這個器官胖起來,恐增加死亡機率
便秘拖久腸潰瘍恐要命?醫:6纖維蔬果、床上翻滾助排便
高血壓男劇烈腹痛急送醫 患「腸中風」放支架救命
B肝抗體消失補打疫苗? 許金川:腹部超音波更重要
拉肚子變瘦是因排掉宿便?醫:當心「代誌大條」
愛吃5食物恐讓胃食道逆流加劇!餐後1動作助緩解
改善便秘、排解毒素 必知4大類膳食纖維資優生!
腹痛就吃止痛藥,小心變慢性腸胃病!醫提醒:腸胃不好這7種食物少吃
膽結石分二種,原因大不同!醫師:長期3部位疼痛要注意
重要警訊別忽視!糞便檢查有潛血 這種腹瀉不單純
一天放幾次屁正常?胃腸科醫師:不放屁才要當心!5建議觀察
愛莉莎莎「喝油排膽結石」 醫:從未看過病人試完見效
早上這時間是最佳排便時刻!四招讓你改善便秘
上腹不適當心是胃結石! 醫告訴你如何預防治療
為何容易便秘?醫揭常見「壞習慣」絕大多數人都中
過年免不了急性腸胃炎 醫師提醒不舒服要這樣吃
醫病天地/情緒保持穩定 促進腸道健康
狂拉肚子可能不只是吃壞肚子!附加2情況當心潰傷
胰臟癌、炎分不清?內視鏡超音波助攻確診免挨1刀
腸躁症、大腸癌傻傻分不清!專科醫師提醒,3情況快就醫
脂肪肝會消失嗎?會遺傳嗎? 專家警告還在做這「7件事」小心變肝癌
60歲婦人吃幾口飯就飽 竟是腹中出現「排球大小水泡」
哪類人易患腸胃疾病?醫:一進門診就能看出特質
為什麼一吃完飯就想上廁所?《Nature》找到原因
胃食道逆流不治療成為癌症誘因!哈佛專家公布5個好習慣改善症狀
胃食道逆流長期恐發炎 睡覺面朝左等3招有助改善!
吃生魚片沾芥末殺菌? 腸胃科醫師曝「2件事沒做到」寄生蟲下肚
老翁吃柳丁噎到送醫不治 醫師提醒飯前應先做這件事
想要靠拉肚子減肥 你的腸道受得了嗎?
猜你喜歡
專家帶來天大的好消息:2025年這種疾病會消失不見
腎不好不能吃香蕉?醫師點名傷腎地雷:止痛藥、不明中草藥保健品少碰
愛吃5食物恐讓胃食道逆流加劇!餐後1動作助緩解
40歲以後如何防止血管硬化?醫師分享6撇步讓血管變年輕
健檢常忽略腦血管檢查 醫:50歲以上民眾要做
重訓盛行 姿勢錯誤 退化性關節炎患者飆升
便秘拖久腸潰瘍恐要命?醫:6纖維蔬果、床上翻滾助排便
拉肚子變瘦是因排掉宿便?醫:當心「代誌大條」
數羊、睡八小時都NG!日本醫學教授破除七大「睡眠迷思」
莊昕悅營養師/影響血糖的食物放後面…掌握5原則 糖友照樣嗑大餐
愛吃甜食、油炸物易得糖尿病? 醫揭「關鍵原因」:小心還會傳給下一代
少女「抽菸加一天一罐汽水」牙齒發黑爛光 網友嚇:該刷牙了
男子挺台灣鳳梨大口吃 鳳梨卡食道差點窒息緊急就醫
改善便秘、排解毒素 必知4大類膳食纖維資優生!
男生脫褲後嚇傻人?泌尿科醫曝這款驚嚇度5顆星:只能剁掉
輕熟女成月亮臉!3個月飆胖16公斤 北榮搶救腦內風暴
頸椎病來得早又難好!醫:穩定頸椎才治本
長期頭暈千萬不可輕忽 合併8大症狀可能患重大疾病
預知腦中的不定時炸彈「腦動脈瘤」 專家建議做1事!
下背痛、坐骨神經痛如何舒緩? 物理治療師教坐椅子就能做的「簡易動作」
60歲血壓忽高忽低 這原因讓他按時服藥無效
一天放幾次屁正常?胃腸科醫師:不放屁才要當心!5建議觀察
退化性關節炎年輕化 醫師:好發年齡提前至4、50歲
打呼易增中風、心肌梗塞風險!醫教側睡等6招助改善
阿嬤用雙磷酸鹽類藥物治骨鬆 一轉身兩大腿竟骨折
高血壓男劇烈腹痛急送醫 患「腸中風」放支架救命
你以為你很瘦嗎?這個器官胖起來,恐增加死亡機率
皮膚癢睡不好 3招改善
下肢「1徵兆」恐是心臟衰竭!醫:初期症狀難發現
B肝抗體消失補打疫苗? 許金川:腹部超音波更重要
一天追完50集韓劇!30歲女眼前一片黑影 確診飛蚊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