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青辣椒辣不辣,由外表「1特點」判斷!一表看紅青辣椒辣度排行 營養師說明誰比較營養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療/ 消化系統

腸道老化的頭號公敵 醫師:這些人的腸道更容易長瘜肉

腸道老化的頭號公敵,就是腸道壞菌及外來毒素的刺激,大腸壁遭刺激,會產生瘜肉,進一步演變成大腸癌,而「飲食」更是決定腸道菌種的關鍵因素。
腸道老化的頭號公敵,就是腸道壞菌及外來毒素的刺激,大腸壁遭刺激,會產生瘜肉,進一步演變成大腸癌,而「飲食」更是決定腸道菌種的關鍵因素。
圖╱123RF

案例故事:一名25歲的年輕男性「無肉不歡」,國高中時期,放學後天天買兩條烤香腸當點心,上大學後雖然頻率減少,仍是每隔幾天就吃炸雞排、烤肉當消夜,體重飆高也不以為意。畢業後兩年,他上大號時發現有血,就醫檢查竟發現罹患大腸癌

高脂食物 促使腐敗菌增加

「死亡自腸道開始。」高雄榮總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許秉毅引述「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的名言,強調腸道健康的重要性。許秉毅說,腸道老化的頭號公敵,就是腸道壞菌及外來毒素的刺激,大腸壁遭刺激,會產生瘜肉,進一步演變成大腸癌,而「飲食」更是決定腸道菌種的關鍵因素。

許秉毅表示,比利時魯文大學研究發現,高脂食物會使老鼠腸道內格蘭氏陰性的腐敗菌增加,造成慢性代謝性內毒血症,引發肥胖及糖尿病。從一些動物實驗也得知,動物性脂肪會刺激膽酸分泌,導致慢性腸道發炎,進而造成大腸癌發生,「改變飲食才能『雕塑』腸內菌!」

飲食未改 瘜肉不斷增生

許秉毅觀察,來做大腸鏡的民眾,如果是愛吃肉的,腸道內容易長瘜肉和憩室,且一長就是十幾、二十顆。這類患者平時容易便祕,易長壞菌、瘜肉也就多,如果沒有割除,幾年內將逐漸癌化演變成大腸癌。相反地,愛吃蔬菜水果或素食者,腸道明顯乾淨許多。

許秉毅說,如果肉食者切除瘜肉後,仍未改變飲食習慣,往往一、兩年後再來做大腸鏡追蹤,又會再長出五、六顆。

膳食纖維 對腸子最友善

許秉毅表示,腸子最喜歡被餵食的食物叫作「膳食纖維」,如五穀、麥片、蔬果、豆類、薯類及菇類等。膳食纖維可分泌短鍊脂肪酸,是養好菌的基本功,也能促進腸道蠕動,並進一步製造維生素B群以抑制壞菌,更是訓練免疫力的老師。優酪乳、益生菌等,雖也能補充好菌,但畢竟是外來的。

許秉毅說,只要三餐主食是糙米飯、五穀飯、麥片、番薯飯或全穀麵包,中晚餐至少各吃兩份蔬菜、豆類或菇類,飯後來點水果,就能輕易攝取每天25公克以上的足量膳食纖維。

六大食物 促進壞菌生成

許秉毅表示,太辣的食物、酒精、紅肉、油炸、燒烤及醃漬食物等,都會促進壞菌生成、刺激腸壁。許秉毅曾遇過一名45歲公司主管,常因拉肚子來就醫,一問診發現,他竟每天拉十幾次,尤其如果前一晚剛應酬完,隔天就抱著馬桶不放,這是因為腸壁被酒精破壞,消化吸收能力變差的緣故。

此外,許多人也在狂嗑麻辣鍋後狂拉肚子,如果是在秋冬吃麻辣鍋,甚至可能發生腸胃道出血的狀況。

非絕對禁食 應多元攝取

除了先前提到的膳食纖維是腸道好食物,許秉毅強調,這並非禁絕紅肉或油炸食物,而是吃下肚的種類應多元化,醣類、蛋白質、脂肪、蔬果缺一不可。

許秉毅說,他針對國人飲食習慣設計「太平洋健康飲食」,原則包括吃七分飽、每天喝2000cc白開水、吃鹽少於6公克、攝取大於25公克膳食纖維,吃少於25公克的調理用油及少於22.5公克的糖等。

水量要足夠 不宜以茶代水

許秉毅說,水分攝取也是維持腸道健康很重要的一環,正常人應該每天喝下多於2000cc的白開水,像麥茶、茶葉等則不太建議,因為可能有農藥或黃麴毒素殘留。就像植物要補水一樣,人類在睡了一整夜後,一起床就要喝水潤滑腸道避免便祕,也能排除體內毒素,並稀釋濃稠血液,避免血管阻塞。

要提醒的是,有些人長期以茶代水,許秉毅說,濃茶中的單寧酸會阻礙營養素的吸收,因單寧酸和食物中的鐵離子結合,影響鐵離子吸收,造成人體缺乏。建議有缺鐵性貧血者,避免在飯後馬上喝濃茶或茶飲;同時,缺鐵性貧血的人服用鐵劑時,不可配茶飲料服用。

養生別過頭

高纖卻禁油 腸子當然不通

有些人覺得自己明明大量攝取蔬菜,卻反而腹脹不適,甚至排便困難。許秉毅說,有人重視養生,卻過度執行飲食禁油,大量纖維積在腸道中,沒有油脂潤滑下,當然難以蠕動排出。有名40多歲女性癌友,2、3個月來只吃水煮蔬菜拌鹽和水煮蛋,不然就是將食材用蒸的,最後嚴重便祕求助醫師。經飲食調整,在青菜中拌入苦茶油、橄欖油,喝全脂牛奶等,終於揮別便祕困擾。

膳食纖維 大腸癌 瘜肉 腸道蠕動 飲食習慣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