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有長期輕微貧血的問題,如果合併腹脹腹痛、消化不良,吃幾口就不想吃了,要特別注意,或許胃裡有幽門桿菌作怪。
書田診所收治一名28歲男性,每年例行健康檢查都發現輕微貧血,但三年來都查不出原因。直到今年因為腹脹、消化不良而做了胃鏡,才發現胃靠近幽門處有廣泛性發炎,表面已形成雞皮疙瘩般的結節,十二指腸也有潰瘍過的疤痕,進一步檢查確認是幽門桿菌感染。經過兩個月藥物治療,目前殺菌成功,只要回診追蹤貧血的改善情形。
書田診所肝膽腸胃科醫師康本初表示,隨著衛生環境進步,台灣感染幽門桿菌人數已下降,但仍為數不少,目前統計,大約每5人就有1人感染。麻煩的是,感染幽門桿菌的人僅五分之一有症狀,而且有些症狀很容易被忽略,像是貧血、體力差,女性常以為是生理期造成的問題。
幽門桿菌怎會引起貧血?康本初說,幽門桿菌感染可能引起多種胃病,包括慢性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萎縮性胃炎、還有1%可能發展為胃癌。這些胃病可能引起慢性出血,造成血球流失及血球原料吸收不足,其中慢性胃炎和萎縮性胃炎,還會讓食物中的鐵質和維生素B12較難被吸收,這些因素都會導致慢性貧血。
康本初提醒,幽門桿菌感染會增加罹患胃癌的風險,除了透過注重飲食衛生來預防感染,也要留意自身症狀,如果長期貧血或有腹脹、消化不良的症狀,應盡早至腸胃科就醫檢查,三合一療法可以有效殺菌,成功率高達九成而且復發率只有1%。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