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用藥助眠勿任意自調藥量 藥師提醒服安眠藥須知3大注意事項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療/ 消化系統

「腸漏症」讓身體持續發炎!專家建議:一樣食物別吃超過3餐

50+

專家建議一樣的食物不要吃超過3餐。報系資料照
專家建議一樣的食物不要吃超過3餐。報系資料照

年輕時一直看不好、不斷復發的過敏、發炎、免疫失調,或是一些慢性病如代謝症候群、壓力情緒問題,上了年紀之後,感覺愈來愈嚴重?

過敏、發炎、免疫失調…是年紀惹的禍?<br />圖/ingimage
過敏、發炎、免疫失調…是年紀惹的禍?
圖/ingimage

這是很多熟齡世代的共同心聲。但千萬別以為,這些問題都是「年紀」惹的禍。曾任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多年、現為何兆芬健康診所院長何兆芬,語重心長地說,如果你有上述困擾,其實應該自我檢視,是不是平常沒有好好照顧身體,讓你的腸道老得太快,甚至發生「腸漏症」了!

美國功能性醫學會會員、研究腸漏症超過15年的何兆芬解釋,「很多人誤以為,長達9公尺的消化道只負責消化和吸收。其實腸神經系統有5億個神經元之多,稱為『第2個大腦』,而人體70%的免疫細胞都在腸道,整個消化道的神經傳導物質和荷爾蒙的分泌,就經由『菌→腸→腦軸』,主宰身體健康並影響人的情緒、食慾和睡眠。」

所以,如果身體長期發炎、慢性疲勞或是心情不好,就應留意是否腸漏症找上門了。

「腸漏症」是什麼?毒素滲透腸道進入血液與大腦

那麼「腸漏」究竟是什麼?顧名思義,就是腸子的滲透度改變了!

著有《身體不健康,腸漏先知道》的何兆芬給了一個有趣的比喻,「腸道就像一棟房子,水泥和油漆是『黏液層』,磚塊是『上皮細胞層』,如果常用一些具破壞力的食物或藥物敲打它,或是猶如地震般的化學治療、放射治療刺激它,就會破壞腸壁,當毒素循著裂縫進到『黏膜固有層』,挑戰整棟房子的免疫系統,那就是腸漏症了。」 腸漏所造成的滲透度改變,有以下3個大關鍵:

1.「黏液層」不夠強壯、比例不對

原因除了先天早產體質,後天會因營養不均衡造成黏蛋白和磷脂質比例不對,服用藥物如抗生素、消炎藥或是化學治療、放射治療,甚至酒精也會破壞黏液層。

2.「上皮細胞層」的緊密度被破壞

因為腸道菌叢改變會產生內毒素,或是吃進很多高糖高鹽、含乳化劑的食物,使得「緊密連接」(Tight junction)被破壞而拉開產生滲漏。

3.「黏膜固有層」的免疫系統被激活

人體70%的免疫細胞就在這一層,一旦毒素因為腸漏進入黏膜固有層,就像有敵軍來襲,淋巴結會因此複製分化免疫細胞出兵作戰,導致發炎反應。

「這些發炎反應產生的細胞激素,還會進一步破壞黏液層和上皮細胞層,縫隙就會愈裂愈厲害,使得腸漏更嚴重,影響的層面就會更廣。」何兆芬強調。

大家都知道肝臟負責排毒,毒素會經過血液進入肝臟的「門脈循環」,我們吃的營養素也是經過相同路徑到肝臟儲存,一旦腸漏了,肝臟就會因此增加很多解毒的負擔,導致疲倦、皮膚暗沉等。甚至還會影響腎上腺釋放出過量的壓力荷爾蒙而產生疲乏現象,最終影響內分泌系統、神經系統,導致現代人常見的慢性疲勞症候群。

尤其是50後隨著荷爾蒙改變,若是腎上線又疲乏,甲狀腺機能也慢慢降低,就會出現很多疾病。而好發於45至55歲更年期婦女的自體免疫疾病「乾燥症」,也與腸漏症大有關係。

一樣食物不要吃超過3餐 ! 中年後5件事保養腸道

何兆芬提醒,50後,隨著年齡增加,身體的黏液分泌能力會逐漸下降,唾液漸少會害牙口不好,胃酸不足則會導致蛋白質吸收不足,可說從咀嚼、蠕動、消化吸收到腸道的黏液健康度都會下滑,因此,應該儘早養成好的腸道保養習慣,從日常5件事做起,才能預防「腸漏症」的發生。

1. 輪替飲食習慣,讓腸道菌叢保持多樣性

全球最長壽的日本和愛爾蘭都有研究指出,老化會使腸道菌多樣性降低,菌種會因此改變。上了年紀,食物更要注重多樣化,也就是輪替飲食的觀念,不能因為牙齒不好就只吃稀飯配醬瓜,只要多吃些不一樣的當季食物,就能吃進不同的纖維和營養素,包括帕金森氏症、自閉症都被認為與腸道菌有關。

何兆芬提供多樣化輪替飲食的小訣竅:「一週共有21餐、一樣的食物不要吃超過3餐」,這個標準可以套用在主食和其他餐點。以主食為例,一日三餐最好有一餐是米飯等全穀類並與其他根莖類輪替,不要餐餐都吃麥製品。也要注意加工過的食品常會吃進很多看不見的成分,例如蛋糕、餅乾、三明治都含蛋,就算一週只吃3顆蛋,若另外還吃蛋糕、餅乾等,蛋的攝取實際上早已過量,建議輪替吃當季的原形食物最好。

2. 喝足量的水、蛋白質和脂肪也要夠

腸胃黏液層有95%都是水分,其餘5%的主要成分是黏蛋白和少量磷脂質。想讓黏液層夠強壯,不只喝水很重要,蛋白質和脂肪的攝取也是!

不管是怕胖族或養生族,過於忌口會導致食物多樣性降低,該補充的脂肪和蛋白質也會缺乏,記得均衡攝取優質蛋白質例如雞胸肉、豆類等,吃點含omega-3脂肪酸的魚類與核果類,以及富含維他命A的橘、紅、黃色蔬果和適量的動物肝臟。

3. 吃好食物減少藥物,避免過度飲酒

飲食除了養成多樣輪替概念,不吃高糖、高鹽分、含乳化劑的食物例如奶精、調味飲料,以及各種重口味且添加劑過多的醬料、高湯粉、火腿培根等加工食品,也要盡量避免吃進塑化劑,像是不用塑膠外包裝直接微波加熱,已有腸漏症的人建議滴酒不沾為佳。

4. 運動不要只有同一種,腸內菌叢才跟著多樣

腸道菌生態除了跟年齡、飲食和生活環境有關。2014年愛爾蘭有篇研究指出,運動也攸關腸道菌生態。運動的多樣性有助於提升菌叢多樣性,不要總是老樣子維持天天走路運動,可以適當加點肌力訓練、打打太極拳、做點瑜珈也行,讓不同肌肉群都能活動到。

5. 不熬夜晚睡,預防內臟脂肪過厚

有研究指出,內臟脂肪厚的人,腸漏症比較嚴重。因為腸肝循環不好,很多內毒素就會跑到肝臟和胰臟,不只腸肝軸被激活,也會導致胰島素抗性影響代謝,出現代謝症候群,還有糖尿病第1型和第2型,以及非酒精性脂肪肝都已證實與腸漏症有關!

該如何預防內臟脂肪過厚?何兆芬提醒,「除了從飲食下手改善腸道菌叢環境、減少高糖油炸或高精緻食品、不過度飲酒、保持運動習慣之外,充足的睡眠非常重要,尤其要避免熬夜晚睡影響代謝。」

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早在西元前3世紀就曾說過:「所有的疾病皆始於腸道。」人只要腸道不好,消化吸收變差,整個人的免疫力注定衰敗!尤其50後,注意腸道保健更為重要,從飲食、運動開始讓腸道慢點老,就能讓全身細胞更有能量。

原文:一樣食物不要吃超過3餐!預防「腸漏症」,不讓身體慢性發炎

腸道 蛋白質 內臟脂肪 腸漏症 肝臟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