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生報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台灣新生報
【台灣新生報/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
腸躁問題須配合健脾、袪濕。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常務理事羅明宇表示,大腸激躁症中醫內服藥方多從健脾燥濕;緩急止腹痛;疏肝理氣等方向調理。像是主藥白朮,可幫助健脾燥濕功能,常在臨床上應用。
中醫師羅明宇表示,中醫方劑中,痛瀉要方由白朮、白芍、防風、陳皮4味藥組成,方中以白朮為主藥,可健脾燥濕。白芍能柔肝緩急止痛,能治療各種原因引起的腹痛。防風能散肝鬱;陳皮理氣疏肝健脾。四藥合用,可達到很好的疏肝健脾功效。
羅醫師表示,大腸激躁症辨證治療部分,針對「脾胃氣虛」者,多可見四肢無力,形體消瘦,脈象虛弱。以神疲乏力,飲食不消,胸痞脘悶,泄瀉或便秘或者交替出現,脈象虛弱為辨證要點。治療宜健脾益胃補氣,藥方可用參苓白朮散加減。若為「寒濕困脾」,多見脘連腹脹,排便不舒或腸鳴泄瀉,或伴頭痛,苔白膩。治療宜理氣和中,可用藿香正氣散加減。
若為「濕熱犯脾」者,多見瀉下急迫,糞色黃褐而臭穢,心煩口渴,苔黃膩脈濡數為辨證要點。治療宜清化濕熱,可用葛根芩連湯加味。「脾陽虛弱」者多見脈沉細或遲緩,舌淡嫩苔白膩、小便清大便溏、畏寒肢冷。治療宜溫中健脾,可用附子理中湯合四神丸加減。
腸躁症患者飲食有何須注意?中醫師羅明宇表示,飲食應規律,一天三餐做到定時定量,不過分飢餓、不暴食暴飲,這樣有利於消化吸收平衡,避免無節制飲食致腸道功能紊亂。
中醫師羅明宇表示,飲食以清淡、易消化、少油膩為基本原則,宜吃健脾食品,如山藥、扁豆、蓮心、百合、紅棗,少喝冷飲,少吃容易脹氣的食物,如西瓜、哈密瓜等。以及少吃高脂食物,以免因為難消化加重腸胃負擔,如少吃高脂的速食餐、用低脂牛奶代替全脂牛奶。每天至少攝入30克纖維,可以選擇全麥食品,以及柑橘、菠菜、胡蘿蔔等。
同時要避免過冷過熱、刺激性食物,還可增加蛋白質的含量以抑制結腸收縮而減輕腹痛,便秘時多進食纖維素多的食物、蔬菜,如此可緩和不適症狀。應避開過敏食物,如果發現每次吃過某種食物就有類似反應,就要小心是不是對此過敏,可以選擇其他食物替代。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