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腸胃鬧一「夏」…夏日飲食注意事項
【元氣周報/記者詹建富/報導,諮詢/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主任王志堂、台中榮總胃腸科主任張繼森】
1.食物宜冷藏,若食物味道有變應捨棄。
2.應避免食用生冷或衛生堪慮的食物,少吃路邊攤。
3.勿暴飲暴食,宜細嚼慢嚥。
4.多攝食纖維如蔬菜、水果。
5.少碰菸、酒,少喝咖啡、濃茶。
6.夏天容易晚睡,建議少吃消夜,睡前1小時勿進食。
7.到異地旅遊,飲水以瓶裝水為宜。
※延伸閱讀》
‧別讓腸胃鬧一「夏」…哭不停說不清 寶寶腹痛最難搞
‧別讓腸胃鬧一「夏」…小兒食欲差 中西醫有辦法
‧別讓腸胃鬧一「夏」…小孩為何不吃飯?
‧別讓腸胃鬧一「夏」…出不來拉太多 上班族當心三大腸胃病
‧別讓腸胃鬧一「夏」…顧胃腸 先學按摩3招
‧別讓腸胃鬧一「夏」…夏日飲食注意事項
‧別讓腸胃鬧一「夏」…多便秘易潰瘍 爺奶腸胃怎補強
‧別讓腸胃鬧一「夏」…保養TIPS/攝取好菌 改善腸道環境
‧別讓腸胃鬧一「夏」…腸道好免疫強 用好菌驅逐壞菌
‧別讓腸胃鬧一「夏」…乳酸菌種類多 作用部位不同
‧別讓腸胃鬧一「夏」…補充好菌 慎選認證產品
【元氣周報】

元氣周報
聯合報推出元氣周報,健康的、樂活的、環保的,每週一隨報附贈,24版版版精彩。
訂閱元氣周報電子報紙:http://reading.udn.com/reading/paper.do?from_id=6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醫病天地/滿口爛牙突腹痛 竟是花生卡住小腸
男子腹痛腸阻塞就醫 竟是花生米加牛軋糖惹禍
吃飽就打嗝、放屁…3動作緩解脹氣 少吃這些高產氣食物
9種人最易養出膽結石 醫提醒:右上腹部不舒服當心
很少覺得肚子痛表示很健康?3種「病態便秘」快就醫
春天最容易胃食道逆流!醫揭「火燒心」地雷:吃太飽、吃太快都NG
婦人咳嗽1年不止 竟是4公分魚刺卡支氣管
你又胃食道逆流了嗎?醫揪「常被忽略的傷胃習慣」,睡覺姿勢也有差
7種大便型態代表什麼?醫:4種情況要當心,盡早就醫
脾胃虛百病生!脾胃不和,臉上4徵兆可看出
肚子痛掛急診我該跟醫師怎麼說?十大重點訊息幫助醫師快速判斷
肚子痛發生在各部位的原因不一樣 醫教分辨不同部位的腹痛
半夜肚子痛是怎麼了?醫師解析這三種問題最常見
胃酸過多、腸胃炎怎麼辦?專家教應急措施化解3大腸胃問題
沉思者排便法助改善便秘,醫教簡單6招順暢通行!
常態性拉肚子 當心潰瘍性結腸炎
瘦子也有脂肪肝!別再怪罪油脂,它才是主因!專家建議遠離脂肪肝最佳方案
短時間吃大量生魚片壽司 醫:這幾類人千萬不可!
全台瘋鮭魚吃到飽 營養師提醒:生食吃太多影響腸道健康
鮭魚團注意了!女童愛吃生魚片 肛門拉出260公分絛蟲
全民吃鳳梨 醫師提醒幾類人酌量食用避免不適
現代人腸胃差都是被吃壞的! 醫列「8大傷胃食物」...你常吃哪樣?
不停打嗝4招改善 醫:持續太久恐為這些疾病警訊!
腸胃炎腹瀉喝運動飲料反害脫水!專家揭正確做法
血便不一定是痔瘡!便祕突緩解也可能是腸炎警訊
專家帶來天大的好消息:2025年這種疾病會消失不見
男子挺台灣鳳梨大口吃 鳳梨卡食道差點窒息緊急就醫
你以為你很瘦嗎?這個器官胖起來,恐增加死亡機率
便秘拖久腸潰瘍恐要命?醫:6纖維蔬果、床上翻滾助排便
高血壓男劇烈腹痛急送醫 患「腸中風」放支架救命
猜你喜歡
為什麼有「老人味」?皮膚科醫師揭3大臭味來源
你的肺有多老?專家教你用一招簡單診斷肺年齡
飲料喝半糖也會糖尿病?營養師分析「含糖地雷」食物,韓式炸雞也上榜
洗完頭真的得用潤絲精?潤絲精可與洗髮精一起用?專家解惑
女友下體狂流「寶可夢」般墨綠色液體 男聞味道瞬間崩潰
你有雙下巴嗎? 小心是血管疾病警訊
睡不好很傷身!規律運動、調整睡前吃點心習慣…專家提點「好眠10招」
媽祖遶境徒步遠行 醫師提醒注意2件事避免致命風險
月經量變少,是不是提早進入更年期?醫師教先判斷這些事
控血糖先吃菜再吃肉?專家揭正確進食順序:大部分人都做錯
常腹瀉、傷口慢好…免疫力低下病毒易入侵!醫師教從生活型態5方面調整
換季就全身癢爆!皮膚科醫認證蕁麻疹7大止癢攻略
你是落枕高風險群嗎?醫提醒:伴隨其他症狀當心
你有多硬?勃起硬度也分等級!醫:硬度不足恐增心肌梗塞風險!
動太多或太少皆可能引起 醫教2招預防退化性關節炎
總是膝蓋痛怎麼辦? 骨科醫師教日常6招保養
9種人最易養出膽結石 醫提醒:右上腹部不舒服當心
痛風不能吃豆類製品?醫:限錯飲食對控制尿酸沒用!真正不能吃的是這些
「天邊孝子」批評給壓力,照顧者情緒爆發!轉念5方法
國人40歲以上成人夜尿盛行率近4成 醫曝常見4大原因
很少覺得肚子痛表示很健康?3種「病態便秘」快就醫
肥胖對血管危害多大?醫:大小動脈都可能出狀況
喉嚨異物感可能與6大類問題有關 醫:這個部位的最要警覺
血壓高應該會頭痛?醫曝高血壓為什麼是寧靜殺手
7種大便型態代表什麼?醫:4種情況要當心,盡早就醫
常嗆到是肌少症警訊!復健科醫一招讓口咽喉部肌肉更有力
全台350萬人的困擾!退化性關節炎影響行動 醫建議手術
如何讓大腦得到高效休息 腦神經科醫師給出這個建議
小便顏色混濁、泡泡多…有問題嗎?7種尿液健康狀況,一次詳解
手抖、行動慢…恐罹巴金森氏症,一張表自我檢測
洗髮精加水稀釋用更久?皮膚科醫揭「可怕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