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李鋅銅/西螺報導】
彰化基督教醫院雲林分院院長蔡松彥廿多年前不慎被針頭扎到,罹患C型肝炎,他多年來與C肝和平共處,最近經過干擾素治療,病情獲得緩解,他常勸患者,一定要保肝、愛肝。
蔡松彥於民國74年在台大醫院擔任實習醫師,在治療病人時不小心被針頭扎到,感染了C型肝炎。「當得知自己得到C肝,心理上一定度難以適應。」蔡松彥說,當時還沒有干擾素可用於治療C肝,只能自己細心調養,直到干擾素出現後,96年開始治療,用藥半年,目前肝功能完全正常。
「得了慢性病以後,心理上的重建很重要,因為你知道它會對你的生命有所影響。」蔡松彥說起自己的罹病心情,因為C肝,讓他比別人更能體會身體健康的重要,也讓他規律的生活,愛惜自己,疼惜家人和朋友。
蔡松彥甚至成了肝病最佳代言人,在許多場合,他都以自身經歷,告訴民眾「肝病並不可怕,但一定要正視它,要檢查和追蹤。」他說,確定C肝最簡單方法就是抽血、檢查抗體,再來是看肝功能是否異常;然後看是有否有肝臟硬化或發炎,若有必要可做穿刺切片檢查。
肝臟病變大部分沒有症狀,除非80%肝臟都已受損,才會出現症狀,此時就會出現勞累、疲倦、精神不濟,甚至出現黃疸現象;尿液也會出現接近茶色,最好方式就是在沒有症狀時就檢查並追蹤。
在彰基雲林分院的診間裡,蔡松彥看的是神經內科門診,但只要有機會,他都會向病患宣導保肝的重要。「你看我,得了C型肝炎20幾年,現在已有藥可以治療C型肝炎,為什麼不珍惜?」
【2010/04/06 聯合報】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