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王昭月/高雄縣報導】
高雄一名15歲少女,上個月起突然吃什麼、吐什麼,一天吐六、七回,連吐一個月,體重狂掉。她四處求醫,經胃鏡病理切片,發現是嗜伊性球腸胃炎,醫師指這類疾病罕見,病因尚不明,但若症狀惡化,可能致命。
少女今年初就有嘔吐現象,11月間因上腹疼痛合併嘔吐,狂吐近一個月,到許多診所求治不見改善。後來轉介義大醫院,醫院進行核磁共振、電腦斷層等檢查,發現她的過敏指數是正常人三倍以上,過敏原測試 (MAST),除柑橘外,其他食物都過敏。最後作胃鏡病理切片,她的胃與小腸已有嗜伊性白血球細胞浸潤;周邊血液中嗜伊性白血球亦增多,才證實是「嗜伊性球腸胃炎」。
義大醫院兒童醫學部醫師蔡璟忠說,每個人體內都有嗜伊性白血球細胞,數量偏多,會有鼻子過敏、氣喘、異位性皮膚炎等症狀,但侵犯到腸胃,案例十分罕見,至今在臨床上他只碰過三、四例。
他指出,少女因天天狂吐,一個月下來暴瘦六、七公斤,身體虛弱不堪,她對蝦貝等海產及許多食物都有過敏反應,什麼東西都吃不得,只能吃白飯、蔬菜等食物,目前持續治療中。
「嗜伊性球腸胃炎的致病機轉至今仍不明朗,病患使用類固醇治療約兩周,症狀可緩解,但有20%的復發率」蔡璟忠說。
「這是種慢性,易使人衰弱的疾病」,蔡璟忠說,零星個案會突然惡化。少數可透過飲食獲控制,多數病人需使用皮質性類固醇治療。
【2009/12/10 聯合報】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