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苗君平/梧棲報導】
26歲吳姓女子因無法排便,本月初前往台中縣梧棲鎮童綜合醫院就醫,發現是乙狀結腸扭結,檢查結果她的乙狀結腸比別人長4、5倍,施以「乙狀結腸切除併腸吻合」手術才徹底改善。
童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趙培傑說,吳女去年11月也曾3天無法排便、腹脹痛,X光檢查發現她的乙狀結腸扭結,以硬式乙狀結腸鏡復位等治療改善病情,上月再度出現無法排便及腹部脹痛,經檢查她的乙狀結腸又扭結了。
他說,乙狀結腸是腸道的一部分,通常只用來貯存運送糞便,長度只有15至20公分、寬3.5公分,但吳女的竟有90公分長,扭轉打結後紅腫寬度達15多公分,屬於病態型的乙狀結腸。
他表示,台灣人腸阻塞的成因,最常見是腫瘤造成,其次是某段腸繫膜發生不正常扭轉,或大腸本身過長造成扭轉,通常好發在長期臥病的老人或長期慢性便祕的人,吳姓女患者年紀輕,可說是罕見的病例。
趙培傑指出,乙狀結腸扭結如以保守方式治療,復發率約4成,根本解決方式就是開刀切除,治療絕不能拖延,否則會造成腸壞死,甚至腸穿孔引發腹膜炎,危及生命。
【2009/11/29 聯合報】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