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病毒性腸胃炎 腸胃科醫師提醒:乾洗手和酒精都沒用
秋冬病毒活躍 會有類感冒症狀
徐偉倫表示,感染病毒性腸胃炎主要症狀是腹瀉、肌肉痠痛、嘔吐、脫水、發燒等,相較於細菌性腸胃炎可能伴隨血便的情況不同。病毒性腸胃炎全年都會有,只是秋冬病毒較活躍,因此在秋冬常見。此外,病毒性腸胃炎有時會出現類似感冒的症狀,因此有時候會被稱做腸胃型的感冒,但實際上和感冒的病毒並不相同。
病毒性腸胃炎主要經由糞口途徑傳播,可透過病毒汙染的水或食物傳染,也可能接觸或吸入病人嘔吐所產生的飛沫而感染。由於病毒顆粒很小,所以在照護方面,有時大人在清理小孩嘔吐物時,可能從呼吸道吸入而感染,或是摸到門把沒有洗手或清潔,也容易被感染。
細菌性腸胃炎通常是因為食物不潔引起,受到沙門氏桿菌、大腸桿菌等汙染,和食物保存不當或冷食生食有關,多發生於夏天。
幼童與老人 症狀嚴重應嚴防
病毒性腸胃炎的病毒活性強、傳染力強,因此不論小孩或大人,任何年齡都可能受到感染。其中,由於幼童和老人的抵抗力比較弱,感染後的症狀通常比較嚴重,因此要多加注意防範。
壢新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周志勃也提醒,6歲以下孩童和嬰兒是感染輪狀病毒腸胃炎的高危險群,特別是2歲以下孩童及嬰幼兒的抵抗力較弱,不僅容易受到輪狀病毒感染,症狀會比較嚴重,有可能出現血便、腹絞痛,甚至意識不清、行動遲緩、嗜睡等脫水症狀,嚴重脫水及電解質不平衡也有可能導致昏迷,甚至有生命危險。
怕腹瀉不喝水 小心導致腎衰竭
腸胃炎腹瀉可能造成身體脫水,但是不能因為怕拉肚子而不喝水,這樣反而適得其反。徐偉倫醫師說,最近有位30多歲男性腸胃炎患者,因為怕拉肚子而不喝水,結果檢查發現併發急性腎衰竭,幸好經過治療之後,腎功能得以恢復。急性腎衰竭初期並沒有很特別的症狀,因此如果腸胃炎腹瀉,仍應補充水分和電解質,避免脫水現象,以免影響腎臟功能。
有些民眾會在飲水加鹽,想藉此補充電解質,但是因為腹瀉也會流失鉀離子,但食鹽中的鉀含量較少,所以飲水加鹽只能改善一部份。除了喝水補充水分,也可以喝運動飲料,建議應稀釋一半再喝,除了可以補充水分,可同時補充電解質和熱量。
若症狀輕微 仍可清淡進食
上吐下瀉是否可以進食?醫師建議視症狀而定,如果腹瀉或嘔吐情況嚴重,可以先只補充水分不進食;等到症狀減緩,如果有胃口,就可以進食。建議病發時可以先讓腸胃道休息;如果進食,可以吃溫和食物,以清淡、不油膩為原則,如稀飯。
防病毒散播 漂白水稀釋清潔
在照護方面,居家環境衛生可用漂白水加水稀釋擦拭。清潔嘔吐物應以漂白水加水稀釋後擦拭,避免病毒隨著家塵而四處飛散。對付病毒性腸胃炎,乾洗手和酒精沒有作用,要多用肥皂洗手,尿布要用漂白水清洗。徐偉倫表示,這些病毒都沒有藥物可對抗,只能針對症狀治療緩解。免疫力比較低下的嬰幼兒及老人,可自費施打輪狀病毒疫苗,建議先與醫師評估討論。
不論是細菌性或病毒性腸胃炎,益生菌可以幫助建立好的腸道菌叢環境,對症狀改善是有幫助,但是改善腸道環境需要時間,不是「一服見效」。至於胃食道逆流吃益生菌或優酪乳並沒有太大幫助,再加上市售的優酪乳大多含糖,或是用全脂牛奶和奶粉,油脂含量較高,再加上是乳製品,反而不利於胃食道逆流症狀改善。
鍋物要節制
狂嗑麻辣鍋 當心胃潰瘍
天氣寒冷,民眾喜歡吃麻辣鍋,徐偉倫提醒,麻辣鍋的辣椒具刺激性,會刺激胃收縮,過度收縮可能會造成痙攣疼痛;另外如果腸黏膜較薄,可能會刺激造成傷口,引發潰瘍。
需要注意的是吃涮涮鍋,如果肉品不新鮮或生雞蛋沒有煮熟,可能感染腸胃炎。另外,飲食不節制,吃到飽暴飲暴食,或是火鍋湯湯水水,容易有胃食道逆流的情況。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婦人咳嗽1年不止 竟是4公分魚刺卡支氣管
你又胃食道逆流了嗎?醫揪「常被忽略的傷胃習慣」,睡覺姿勢也有差
7種大便型態代表什麼?醫:4種情況要當心,盡早就醫
脾胃虛百病生!脾胃不和,臉上4徵兆可看出
肚子痛掛急診我該跟醫師怎麼說?十大重點訊息幫助醫師快速判斷
肚子痛發生在各部位的原因不一樣 醫教分辨不同部位的腹痛
半夜肚子痛是怎麼了?醫師解析這三種問題最常見
胃酸過多、腸胃炎怎麼辦?專家教應急措施化解3大腸胃問題
沉思者排便法助改善便秘,醫教簡單6招順暢通行!
常態性拉肚子 當心潰瘍性結腸炎
瘦子也有脂肪肝!別再怪罪油脂,它才是主因!專家建議遠離脂肪肝最佳方案
短時間吃大量生魚片壽司 醫:這幾類人千萬不可!
全台瘋鮭魚吃到飽 營養師提醒:生食吃太多影響腸道健康
鮭魚團注意了!女童愛吃生魚片 肛門拉出260公分絛蟲
全民吃鳳梨 醫師提醒幾類人酌量食用避免不適
現代人腸胃差都是被吃壞的! 醫列「8大傷胃食物」...你常吃哪樣?
不停打嗝4招改善 醫:持續太久恐為這些疾病警訊!
腸胃炎腹瀉喝運動飲料反害脫水!專家揭正確做法
血便不一定是痔瘡!便祕突緩解也可能是腸炎警訊
專家帶來天大的好消息:2025年這種疾病會消失不見
男子挺台灣鳳梨大口吃 鳳梨卡食道差點窒息緊急就醫
你以為你很瘦嗎?這個器官胖起來,恐增加死亡機率
便秘拖久腸潰瘍恐要命?醫:6纖維蔬果、床上翻滾助排便
高血壓男劇烈腹痛急送醫 患「腸中風」放支架救命
B肝抗體消失補打疫苗? 許金川:腹部超音波更重要
拉肚子變瘦是因排掉宿便?醫:當心「代誌大條」
愛吃5食物恐讓胃食道逆流加劇!餐後1動作助緩解
改善便秘、排解毒素 必知4大類膳食纖維資優生!
腹痛就吃止痛藥,小心變慢性腸胃病!醫提醒:腸胃不好這7種食物少吃
膽結石分二種,原因大不同!醫師:長期3部位疼痛要注意
猜你喜歡
如何讓大腦得到高效休息 腦神經科醫師給出這個建議
控血糖先吃菜再吃肉?專家揭正確進食順序:大部分人都做錯
7種大便型態代表什麼?醫:4種情況要當心,盡早就醫
痛風不能吃豆類製品?醫:限錯飲食對控制尿酸沒用!真正不能吃的是這些
常嗆到是肌少症警訊!復健科醫一招讓口咽喉部肌肉更有力
女連忘密碼2日憂患「年輕型失智」 精神科醫師這樣說
脾胃虛百病生!脾胃不和,臉上4徵兆可看出
抗氧化、降脂又保肝 中醫教你不知道的陳皮吃法
洗髮精加水稀釋用更久?皮膚科醫揭「可怕下場」
手抖、行動慢…恐罹巴金森氏症,一張表自我檢測
小便顏色混濁、泡泡多…有問題嗎?7種尿液健康狀況,一次詳解
武則天養顏抗老第一方 中醫教你用西紅花降血脂
全台九萬人正在洗腎!日常一方式加速排除尿毒素
肚子痛發生在各部位的原因不一樣 醫教分辨不同部位的腹痛
走另外一條路線回家…打破習以為常讓大腦更靈活!保持睿智的5項生活小事
別小看PTSD 太魯閣號事件 醫師:這三類是高危險群
清明節前後最容易犯春睏 中醫建議多吃2食材解疲勞
不只用在燒菜做飯!中醫教你生薑的防病藥茶方
高血糖引起肌肉不自主抽動!糖尿病診斷4標準,2項符合即確診
子宮寒不寒?中醫師破迷思:子宮不會冷!也不是該吃、忌吃什麼能解決問題
快測量頸圍!男性>43、女性>38公分小心罹一疾病
2名6歲童發燒腹瀉!原來都有養小烏龜 真相大白了
太魯閣號事故災難 醫師:勿傳遞傷亡者片斷故事博關注
84.5%國高中生睡眠過少 就寢、喚醒前父母先做這些事
從眉毛竟可看出有沒有「免疫性疾病」!中醫師從7種眉型判斷你的身體健康
容易怕冷又怕熱恐是糖尿病徵兆! 身體「3個非典型症狀」也要注意
肚子痛掛急診我該跟醫師怎麼說?十大重點訊息幫助醫師快速判斷
喝綠茶、咖啡改善中風早逝風險? 醫:須定期服藥回診
一天要睡多久才夠?睡眠專業醫師教你一招判斷
想到連假結束要上班就累?醫:做這四件事助收心
怎麼預防糖尿病?研究:在這之前吃早餐助降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