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晚報/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
有胃潰瘍的民眾,可要多留意!一名50多歲的男子,因為筋骨酸痛自行服用止痛藥,沒想到卻吐出一灘一灘黑紅的血,把家人嚇了一大跳,緊急送醫後發現,患者胃部和小腸多處嚴重潰瘍,差點因為失血過多休克,最後手術止血才保住一命。
醫師表示,胃潰瘍主因是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國人感染率高達6到7成,相當普及,民眾可以透過檢查得知,即早治療可以治癒。
收治這名患者的雙和醫院消化內科醫師陳明堯說,許多患者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卻不自知,等到胃痛時早已變成胃潰瘍,嚴重者會胃穿孔危及生命。根據國衛院研究證實,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患者,罹患胃癌比例較高,甚至可能罹患胃淋巴癌,民眾不可不謹慎。
陳明堯提醒,幽門螺旋桿菌會傳染,民眾現在外食機會多,除了注意飲食清潔外,共餐最好使用公筷母匙,家族當中有人受到感染,最好全家都進行檢查,以免群聚感染擴大。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腸胃外科醫師陳偉表示,胃潰瘍患者九成是幽門螺懸桿菌導致。根據統計,國人感染率約6到7成,若放著不管,15年後就有機會變成胃癌。幽門螺旋桿菌感染途徑不明,剛開始感染沒有特別的自覺症狀,只能靠健康檢查、胃鏡檢查、抽血、碳13吹氣篩檢測得知是否受到感染。
【2009/11/17 聯合晚報】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