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江蕙胃痛1個月就醫 胃食道逆流該如何自我治療?
現代人工作壓力大、常熬夜、三餐不定時定量、飲食不均衡,長此以往,就容易出現胃食道逆流的情形。根據研究顯示,台灣胃食道逆流的盛行率高達25%,也就是約每4人中就有1人有胃食道逆流的問題,且罹病比例有逐年上升的趨勢。
當胃的內容物(胃酸、食物、膽汁等)倒流進入食道、咽喉、口腔,或呼吸道等部位所引起的不適症狀,就稱為胃食道逆流。常見症狀有溢酸、打嗝、噁心、胸痛、胸部灼熱感、口臭、喉部異物感等等。
改善胃食道逆流從生活做起
藥學博士潘懷宗指出,透過改變生活及飲食習慣,可以有效防止胃食道逆流:
1.三餐要定時定量,只吃八分飽:暴飲暴食會讓胃部壓力大增,而空腹太久,胃酸也會刺激胃壁,還會造成賁門(食道下端與胃部連接的括約肌)鬆弛,所以定時定量是防止胃食道逆流的第一步。
2.少喝刺激性飲料與食物:可可、巧克力、濃茶、咖啡、可樂等飲料及甜食,都會刺激胃酸分泌,應酌量攝取。如果有胃食道逆流或胃潰瘍患者,應避免食用辣椒、咖哩等辛辣食物,而檸檬、碳酸飲料等,也要避免。
3.維持理想BMI:肥胖會讓腹腔壓力升高、導致胃部排空變慢,更容易引發胃食道逆流。
4.避免高油脂食物攝取:高油脂食物會增加食物停留在胃部,延長胃排空的時間,所以油炸、蛋糕、甜點等,儘量少吃。
5.剛吃飽不要立刻躺平或趴睡:飯後若要躺下,最好超過半小時以上,且枕頭至少要墊高15~20公分。午休不要趴睡,最好靠睡,因為腹腔壓力過大容易導致胃酸逆流。
6.戒菸、戒酒:吸菸會減低賁門的壓力,增加胃酸逆流的風險; 而酒精除會放鬆肌肉外,也會刺激胃酸分泌,讓胃食道逆流症狀加重。
7.養成規律生活習慣:不熬夜,睡前二小時內不進食(不吃消夜)。
8.每天適度運動:運動能有效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便,因為便秘容易使腹壓增加,加重胃食道逆流症狀。再者,運動可舒緩情緒壓力,調節自律神經,降低胃食道逆流的風險。
推薦閱讀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接觸血液、體液恐感染C肝!出現噁心感、倦怠應警覺
共餐會被感染?肝炎患者遭汙名化
苗栗女長期節食後猛吃高纖蔬菜 腹脹嘔吐掛急診
吃米血上背痛竟是胃病轉移!醫曝轉移原因及胃痛避吃食物
男子罹患肝腫瘤 微波消融術10分鐘讓肝腫瘤壞死
玩社群、走進偏鄉防治肝炎,吉立亞醫藥─亞太ALL4LIVER獎助計畫推動B肝識讀
肛門有突出物可能是痔瘡 若出現這些症狀需就醫
便祕不只傷身也傷腦,導致憂鬱?醫:5招養成腸道好菌顧好腸道健康
婦人誤食4公分魚刺刺破肛門口直腸 竟導致終身洗腎
右下腹痛超過1天不要忍!闌尾炎初期像吃壞肚子 闌尾破裂恐嚴重感染
沒紅字就代表肝臟健康?醫師詳解何謂肝功能指數
憂慮小孩染疫頻拉肚子 醫:焦慮引起的大腸激躁症
吃肝補肝?認識肝臟10個作用 想要護肝排毒該吃什麼、哪些不該吃?
老婦腹痛但因疫情不敢住院 病情加劇發現罕見小腸穿孔
常常便秘怎麼辦?成因有哪些?營養師教你從日常生活養成8個好習慣,讓便秘不再找上你!
不喝酒就沒有脂肪肝?小心落入飲食陷阱!聰明吃、規律動,醫教4大預防秘訣
你被大腸癌盯上了嗎?醫:出現6大警訊要注意,5大族群要當心!
簡榮南:B肝用藥停不停 讓證據說話
簡榮南/固定療程或長期治療?B肝治療的省思
健保大數據/110年膽結石門診就醫10大院所
健保大數據/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特色院所
到底要不要開刀?切除膽囊後不能吃油?醫詳解如何應對膽結石
健保大數據/膽結石切除膽囊 沒必要使用達文西手術
61歲至70歲為膽結石發作高峰 醫揭膽結石常見共病
藥物縮小膽結石不見得是好事!醫:更易卡在膽管
膽結石需要積極處理嗎?醫詳解膽結石症狀及如何治療與預防
老是「解放」不出來?營養師推薦4類「腸道順暢」食物,解除便秘危機
老翁半年2度總膽管結石 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造影術取石
急性腸胃炎個案增 醫師籲勤用肥皂濕洗手
用藥三年後先停藥還是繼續用藥?B肝治療指引 研究及臨床權威世紀大辯論
猜你喜歡
國內驚見首例「猴痘」個案!會人傳人嗎?有哪些症狀?該如何預防?11個QA一次看懂
膽固醇多高才叫超標?醫師揭什麼情況下需要服用降膽固醇藥物
ELLE總編輯楊茵絜心臟衰竭過世!輕忽甲亢恐釀「甲狀腺風暴」,醫提醒:注意這些不典型症狀
排便後不要擦太乾淨 醫建議:擦到淡黃色就收手
男頻尿、夜尿留意攝護腺肥大!攝護腺功能?造成攝護腺肥大原因與如何預防
腳麻該怎麼改善、預防?醫指2大原因,3種情況盡早檢查!
別讓錯誤姿勢害椎間盤出軌 醫揭7個易引發椎間軟骨突出的日常動作
獨/防猴痘不用第一代天花疫苗 竟有想不到的特殊用途
病毒傳染力很強!醫師詳解猴痘感染途徑、潛伏期及預防方式
白天常常想睡覺?醫提醒當心可能與三高、心血管疾病有關
加強核心肌群預防下背痛 專家教怎麼練核心才正確
從鞋底磨損看腳部健康!醫指6種情況代表該換鞋了
副總統賴清德椎間盤手術一天出院、免穿背架 名醫解析原因
確診住負壓病房 猴痘指引惹議
二尖瓣脫垂常伴隨心悸、胸悶 健保大數據揭常見10大共病
服用他汀類藥物能否改善動脈硬化進展?美國醫學會期刊研究解答
膝蓋痛只要休息就會好是錯誤觀念?專家:軟骨磨損更快
骨鬆未積極治療,腰疼竟脊椎骨折!術後10處裂縫
首例猴痘侵台 林氏璧分析威脅不比新冠、但有1提醒
QA/與天花類似但傳染力較弱的新興傳染病「猴痘」,一般人如何預防?
打過牛痘或水痘疫苗能防猴痘嗎? 醫師給答案
連戰傳因中風住院,靠她相助脫險!醫:7大中風危險因子,熟記FAST助判斷
壯陽藥正確使用不掃興!醫:牢記4重點,不是吃越多越猛
人畜共通傳染病 變得更常見!新冠、猴痘之外 疫情恐還沒完
猴痘列第2類法定傳染病 須24小時內通報
糖友、腎友、免疫疾病患者 也要小心骨鬆危機及早檢測骨密度
糖尿病什麼應該吃、什麼不應該?專家教你讓血糖穩定也能吃飽的關鍵
猴痘侵台關鍵20天 台大醫:入侵社區後「傳播難斷根」
常常皮膚癢竟是「身體發霉」?黴菌感染好不了有4關鍵,醫教6招預防
常見「膽固醇迷思」你中幾個?醫破解:太低也非好事
苗栗女長期節食後猛吃高纖蔬菜 腹脹嘔吐掛急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