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又胃食道逆流了嗎」?電視中看到的是廣告也有部分衛教,反映出逆流性食道炎在台灣的高發生率。
西元2000年前,台灣發表的研究論文,逆流性食道炎盛行率約5%,2005年後則超過10%,如今胃腸科門診幾乎每10個人中,就有2至3人有逆流性食道炎症狀。患者增加,原因除了高熱量食物、飲食西化,肥胖、代謝症候群及吸菸、飲酒也是主因。
醫師與病人都更認識這個毛病,不少病人因胸悶,咳嗽,喉嚨異物感由其他科轉介到胃腸科;另外胃中幽門螺旋桿菌被殺死了,消化性潰瘍病人減少,逆流性食道炎就增加了。
胃食道逆流的典型症狀是胃酸逆流,有類似「火燒心」的灼熱感,或酸水由胃部往胸口衝。有些患者症狀非典型,如胸痛、胸悶、喉嚨有異物感或咳嗽,這種非典型症狀的逆流性食道炎使用抑制胃酸的質子幫浦阻斷劑(proton pump inhibitor, PPI),治療效果較差,因為症狀產生原因較複雜,有時不單純只是胃酸問題。
不少患者猶豫就醫,擔心胃鏡檢查造成不適。其實胃鏡檢查可以做得輕鬆,透過高解析度的胃鏡檢查排除早期食道癌、胃癌或其他消化道疾病,受檢時間不到5分鐘,也是健保給付胃酸特效藥PPI的重要依據。
建議從未接受過胃鏡檢查或兩年以上未再做胃鏡檢查者受檢。由麻醉醫師給藥來完成無痛胃鏡檢查也是一種選擇。
逆流性食道炎不影響生命,但確實影響生活品質,症狀好好壞壞,透過改變飲食與生活習慣,例如減重及避免睡前飲食,加上藥物治療,質子幫浦阻斷劑是目前治療的首選藥物。未來還有鉀離子阻斷劑可供選用。
長期胃酸侵蝕食道下端,可能增加食道下端罹癌風險,但台灣目前發生率不高,如患者接受治療,也定期胃鏡追蹤,應可有效防範。
有報導顯示,服用PPI恐增加細菌性腸炎的風險,多年服用則增加骨質疏鬆及骨折的風險,但只要遵照醫師的指示與建議,不必過度擔心。
治療逆流性食道炎的原則是使用PPI,症狀改善時便可減量或停藥,注意體重與飲食,必要的胃鏡檢查與追蹤找胃腸專科醫師就對了。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