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約有五十二萬C型肝炎帶原者,每年接受治療者卻只有八千人,雖然已有藥廠研發全口服小分子新藥,治癒機會達九成五,卻因藥價高昂破百萬,使患者卻步。國內學者為此模擬新藥治療的經濟效益,發現若全面使用新藥並提升治療人數,二○三○年可望降低九成慢性C肝帶原者,並使末期肝病死亡數減少八成多,期望該研究作為是否納入健保給付的參考。
不過,衛福部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長施如亮表示,目前國際間有三家藥廠生產四種口服小分子C肝新藥,但一個療程最便宜的要價新台幣一百一十萬元,最貴達三百萬元,若要支付五十多萬病患,健保根本負擔不起,不是要協調藥廠降價,就是納保條件得嚴格,目前均在審議當中。
這篇「台灣慢性C肝病毒感染造成之疾病負擔」研究,是由副總統當選人陳建仁領軍,集合台灣肝臟研究學會長簡榮南、台大教授高嘉宏、高醫大教授莊萬龍、陽明大學副教授李美璇等人,透過科學模型,納入本土C肝流行病學數據所進行的推估,成果於上個月亞洲肝臟研究學會年會中發表。
根據陳建仁等專家的研究結果,國內若將治療C肝治療藥物由注射的干擾素合併抗病毒藥物改為口服新藥,並將治療人數自八千人提高至三萬四千餘人,到了二○三○年時與現在相較,則罹患肝癌人數、肝硬化、末期肝臟疾病數分別可減少七成九、八成、七成六,慢性C肝感染人數也會降低八成七。
李美璇說,口服小分子C肝新藥已被證實治癒率達九成五,但缺點就是太貴了,民眾自費負擔不起。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