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生報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台灣新生報
【台灣新生報╱記者蔡清欽/台南報導】
貧血非女性專利,有一30多歲男性在南科上班的科技新貴,因工作壓力大內痔出血有一段時間,後來因爬樓梯走路喘吁吁,經診斷為缺鐵性貧血,血紅素只有4.5g/dL,除輸血和施打鐵劑控制,並進行內痔手術。
南市醫血液腫瘤科醫師李楊成指出,造成缺鐵性貧血原因有許多,且並不受限於年齡性別,男性朋友也應留意;血液的流失,如血便、黑便、血尿等,血液會從胃腸、泌尿、生殖道等器官流失;長期吃素者或因胃切除、乳糜瀉或胃酸缺乏等病人,由於食物中含鐵質不足或鐵質吸收減少而引起缺鐵性貧血症;或者懷孕授乳時、發育中的小孩,因鐵質需求量增加,若無適當的補充鐵質亦會造成缺鐵性貧血症。
李楊成表示,當缺鐵情形持續惡化影響紅血球製造而導致貧血與血氧的供應不足,此時會使人體細胞中的能量供應出現障礙,而產生疲倦、虛弱、暈眩、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臉色蒼白等現象,並且缺乏體力,運動耐力降低、免疫力亦會下降。
李楊成提醒,50歲以上缺鐵性貧血者最好接受血便篩檢。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