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彭芸芳/新竹報導】
要揚棄「洗腎王國」惡名,患者可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控制飲食,延緩腎功能退化!
新竹市一名60歲糖尿病和高血壓男性病患,醫師預言他半年後可能要開始洗腎,但他積極配合醫師要求的低蛋白、高熱量飲食,因此「賺」到兩年多,還不必洗腎。
這名病患2年前因腎指數肌酸酐高達4,診所醫師告訴他,腎功能很差,可能半年到一年內就要洗腎,診所並轉介他到署立新竹醫院腎臟科門診追蹤。
這名男子原本心灰意冷,但署立新竹醫院腎臟科醫師楊忠煒詢問他的病史後,建議他和家屬努力一搏,配合服用降壓藥,控制血壓在130/80以下,另使用胰島素注射控制血糖,更重要的力行「低蛋白、高熱量飲食」。
兩年多來,這名男子的肌酸酐指數並沒有變差,因此不需要洗腎,他很感謝醫師,直說「賺到好幾年不必洗腎」。
楊忠煒說,很多人誤會低蛋白就是少吃肉類和蛋類,事實上魚、肉、蛋、奶類所含的是「高生理價值蛋白質」,是低蛋白飲食中一定要攝取的;而豆類、麵筋、堅果類等所含的是「低生理價值蛋白質」,食用過多會產生過多的含氮廢物,反而增加腎臟的負擔。
楊忠煒表示,除了低蛋白飲食,慢性腎臟病患要配上高熱量飲食才能發揮更好的效果,因足夠的熱量攝取,能防止身體組織分解蛋白質來獲取能量,減少含氮廢物產生。
楊忠煒建議,食用高生理價值蛋白質要配合食用高熱量低蛋白食物,例如米粉、冬粉、太白粉、玉米粉等低蛋白澱粉類;植物油則選用黃豆油、花生油、橄欖油、葵花油等,煎、炒料理增加熱量的攝取。
【2009/09/16 聯合報】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