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住在安養院的68歲阿嬤,2年前就中風失能,須長期置放導尿管排尿,最近看護發現阿嬤尿袋裡竟出現紫色尿液,嚇得大驚失色,以為阿嬤生了怪病,就醫才發現原來是因病人免疫力差,尿液孳生細菌代謝出有色物質,經更換阿嬤的尿管、尿袋,並給予抗生素治療後,尿液顏色才恢復正常。
收治病患的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內科醫師巫慶仁14日表示,該名患者除了感覺較疲倦,無其他不適,但尿液顏色卻嚇到照顧者和家屬,其實這種「紫色尿袋症」常見於住在安養機構中的女性,包括須長期置放導尿管及尿袋者,或有慢性便秘、尿液呈鹼性並合併細菌感染者,都是「紫色尿」好發族群。
巫慶仁說,「紫色尿」發生原因,是食物中的色胺酸在大腸中被細菌作用分解,因為便秘蠕動不順,循環到肝臟中,再代謝到尿液裡,最後被尿液中的細菌作用成靛紅色及靛色(藍綠色)物質,最後混合在尿袋中,變成紫色尿液,但還在尿道中的導尿管部分,有時候尿液顏色卻是正常的。
巫慶仁表示,「紫色尿袋症」在臨床上發生機會不到10%,也沒有合併症狀,但卻顯示病人有尿道感染,導致尿中孳生細菌,才會讓尿液變色。一旦有紫色尿,顯示病人可能免疫力低落,須注意發生其他感染。
為避免紫色尿袋症復發,巫慶仁建議患者可補充維他命C及蔓越莓汁,減少尿液酸化,並注意尿道口衛生,定期按摩病人肚子或補充水分纖維,改善便秘狀況。若已出現紫色尿症狀,經更換尿袋及尿管,依症狀給予適當的抗生素治療,大多可以改善。
編輯推薦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