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看更多

大家都在看

看更多

疾病百科

看更多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療/ 新陳代謝

20歲以後胖了十公斤?醫警告:脂肪肝一旦惡化恐「回不去」

體重比20歲多10公斤? 醫師警告:脂肪肝惡化恐「回不去」。圖/123RF
體重比20歲多10公斤? 醫師警告:脂肪肝惡化恐「回不去」。圖/123RF

聽健康

00:00/00:00

肝臟是沉默的器官,許多人即使健康檢查被提醒「有脂肪肝」,仍常抱著「沒症狀就沒關係」的心態。但肝臟專科醫師淺部伸一警告,若不及早改善,脂肪肝可能進展為肝硬化甚至肝癌,一旦惡化,肝臟將無法恢復健康。

肝硬化一旦發生,肝臟難以恢復健康

過去,脂肪肝常被視為不嚴重的疾病。但最新研究顯示,若置之不理,會大幅增加健康風險。因運動不足、飲食過量導致的脂肪肝(MASLD)若不治療,肝細胞會逐漸受損並產生纖維化,進而引發「脂肪性肝炎(MASH)」。更令人憂心的是,約有兩成脂肪肝患者,其實已經處於脂肪性肝炎階段。若持續惡化,肝臟會纖維化並走向「肝硬化」,最終可能進展為肝癌甚至肝衰竭。

脂肪肝原本被認為不算嚴重疾病,但研究發現若放任不管,肝細胞會逐漸受損、發炎,進而形成「脂肪肝炎」。長期慢性發炎會讓肝臟纖維化,最終可能演變為肝硬化,甚至提高肝癌風險。

淺部伸一醫師也指出,肝硬化一旦成形,就無法再回到健康狀態。反之,若在脂肪肝階段就調整飲食、運動習慣,仍有機會恢復。

為什麼脂肪有「毒」?

過去肝硬化的主因是病毒性肝炎與酒精,如今則是「代謝性脂肪肝」成為主流。研究推測,在未來10年內,脂肪性肝炎將成為肝病相關死亡的首要原因。

脂肪在肝細胞內堆積時,會產生「脂肪毒性」,其中的遊離脂肪酸會破壞細胞,導致發炎與纖維化。這也是糖尿病、動脈硬化等代謝疾病的重要病理基礎。

數據顯示,日本糖尿病患者中,8.6%死於肝癌,4.7%死於肝硬化,合計有13.3%死於肝臟疾病,其中部分案例與脂肪性肝炎相關。

哪六種人為高風險族群

1. BMI超過30

假設BMI超過30,統計約有八成會出現脂肪肝。像是男性腰圍有85公分以上、女性95公分以上,都應積極檢查。

2. 過度攝取糖類或高脂飲食

即使身形看起來不胖,或不常喝酒,若經常睡前兩小時內進食,或20歲後體重增加超過10公斤,風險其實也會跟著上升。

3. 缺乏運動

每週至少運動250分鐘,持續12週以上,可有效改善脂肪肝。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如快走),或深蹲、伏地挺身等阻力訓練都很有幫助。

4. 減肥一直反覆失敗

極端飲食會導致「低營養性脂肪肝」。營養不足讓肌肉量下降,基礎代謝降低,更容易堆積脂肪。

5. 容易喝酒醉

日本研究指出,這類人即便喝酒的量不多,但也有兩倍風險罹患代謝性脂肪肝。

6. 長期過量飲酒

每日至少喝三瓶容量約330ml啤酒或「日本酒3合」(相當於540毫升,1合等於180毫升)的酒精,長年累積下來幾乎必然導致脂肪肝。

預防關鍵:飲食+運動

醫師建議,控制體重、避免過量飲酒、少吃宵夜,並養成規律運動習慣,對逆轉脂肪肝十分重要。研究指出,即使體重沒有明顯下降,只要持續進行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肝臟脂肪仍會逐漸減少。

肝臟沒有神經,往往等到出現倦怠、黃疸、腹水等症狀時,病情已相當嚴重。若檢查發現脂肪肝,應立即調整生活方式,別讓沉默的肝臟默默走向「回不去的傷害」。

脂肪肝 肝臟 運動習慣 高風險族群 慢性發炎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