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打4針大喊吃不消!她改口服藥+1天1針快樂出遊
台中62歲葉姓糖尿女病患近2年因血糖控制不佳,一天打4次胰島素注射,加上嚴重小腿抽筋副作用讓她很抗拒,控制血糖無奈成效不佳,出現腳底冰涼、麻等周邊神經病變,體重過重,經向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新陳代謝科醫師郭佳茵求診後,改為口服藥加一天打一劑促效劑,配合運動、控制飲食,半年下來解決長期困擾,減重3公斤,看起來年輕許多,還可以開心旅遊了。
郭佳茵說,考量葉姓女病患對胰島素注射一天打4次,嚴重影響生活,以飲食、運動控制但仍血糖降不下來,加上患者無法抗拒甜食,建議患者改服藥加上每天在午餐前打一針促效劑,搭配飲食、生活習慣調整,半年下來糖化血色素有明顯進步,不再小腿抽筋,體重減輕3公斤,親友認為她近期看起來健康、年輕許多。
郭佳茵說,近年來糖尿病的藥物有了突破性的進展,其中GLP-1受體促進劑除了控制血糖,可保護腎臟、心臟和控制體重。藥物的使用必須考量患者的肝腎功能、是否有禁忌症,或是不能忍受之副作用,因此必須與醫師仔細討論,依病患身體狀況做最適宜的選擇。
郭佳茵說明,糖尿病控制不佳所造成的糖尿病腎病變才是國人洗腎的主因之一,更會導致神經血管病變,如中風、心臟病、眼部視網膜病變,腎臟尿蛋白病變等;過去糖尿病患者聽到需要打針治療就避之唯恐不及,現今正確的觀念是糖尿病藥物包含胰島素等針劑,並不會傷害腎臟功能,建議患者好好與醫師充分溝通相互配合,才能真正達到自由自主的理想生活。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ELLE總編輯楊茵絜心臟衰竭過世!輕忽甲亢恐釀「甲狀腺風暴」,醫提醒:注意這些不典型症狀
拒當「腹」爸爸!營養師傳授4大絕招教你遠離代謝症候群
糖尿病什麼應該吃、什麼不應該?專家教你讓血糖穩定也能吃飽的關鍵
減肥新藥臨床試驗結果出爐 教授解析研究說了什麼
什麼是代謝症候群?哪些人容易發生?醫師詳解代謝症候群症狀、如何避免及緩解
亞裔比白人有更高患病率!研究:基因恐增第2型糖尿病風險
血糖破600手足舞不停 醫師:糖尿高血壓患者注意
怎麼減肥都瘦不下來?四肢瘦但肚子卻很大?醫:當心是隱性肥胖,做好5招擊退內臟脂肪
糖尿病有機會不吃藥?醫師詳解何謂減重手術、哪些人適合及其後遺症
只計算卡路里熱量就能讓你持續有效的減肥嗎?減重醫師點名計算熱量常見4誤差
糖尿病吃降血糖藥卻導致泌尿道感染?醫師告訴你該如何避免
罹病12年服3種藥控糖無效 她後悔早該打胰島素
糖尿病致傷口遲未癒合 周邊血管超音波查出原因
別再說「小時候胖不是胖」醫曝台灣已是肥胖國度
不只控血糖,吃低GI飲食有十大好處!低GI食物有哪些?
如何避免腎功能缺失?糖尿病患一定要留意的洗腎危機
胰島素療法靈光乍現前的黑夜:在百年前曾是不治絕症的糖尿病
鬼壓床?睡醒動不了 就醫找出病因
24歲男睡著動不了以為「鬼壓床」 醫查出原來是這個病
我需要做糖尿病篩檢嗎?醫曝重要危險因子及常用篩檢方式
肥胖是一種慢性疾病!營養師:影響肥胖的因子有7種,教你從BMI檢測自己的健康狀況
減重5公斤就能逆轉糖尿病!醫教4招燃燒內臟脂肪
治糖尿病、肥胖藥物可能致膽囊或膽道疾病風險?最新研究這麼說
糖心蛋一族控糖 降低心肌梗塞風險
四肢瘦肚子大比全身胖更可怕! 醫揭「潛在隱憂」:多數都有這些習慣
近半成人肥胖 長者應維持BMI24最長壽
喝手搖飲胖到破百肝指數飆 胖弟上大學為脫單減20公斤
破解厝邊迷思/血糖愈低愈好?一旦昏迷更危險
血糖控制過頭 當心低血糖陷昏迷
高尿酸也易中風、心肌梗塞!地雷不只海鮮,醫教4招趁早改善
猜你喜歡
膽固醇多高才叫超標?醫師揭什麼情況下需要服用降膽固醇藥物
別讓錯誤姿勢害椎間盤出軌 醫揭7個易引發椎間軟骨突出的日常動作
國內驚見首例「猴痘」個案!會人傳人嗎?有哪些症狀?該如何預防?11個QA一次看懂
病毒傳染力很強!醫師詳解猴痘感染途徑、潛伏期及預防方式
白天常常想睡覺?醫提醒當心可能與三高、心血管疾病有關
耳朵癢別亂挖,小心越挖越癢!醫指常見原因,4招有助改善
加強核心肌群預防下背痛 專家教怎麼練核心才正確
副總統賴清德椎間盤手術一天出院、免穿背架 名醫解析原因
失眠睡不著?專家:與其努力睡覺 不如告訴自己「不要睡著」
腳麻該怎麼改善、預防?醫指2大原因,3種情況盡早檢查!
女性注意!研究:夜間醒來多次恐與血脂異常有關
獨/防猴痘不用第一代天花疫苗 竟有想不到的特殊用途
確診住負壓病房 猴痘指引惹議
男頻尿、夜尿留意攝護腺肥大!攝護腺功能?造成攝護腺肥大原因與如何預防
打過牛痘或水痘疫苗能防猴痘嗎? 醫師給答案
胸痛記住這口訣 出現這4狀況需注意是否為急性心肌梗塞
ELLE總編輯楊茵絜心臟衰竭過世!輕忽甲亢恐釀「甲狀腺風暴」,醫提醒:注意這些不典型症狀
骨鬆小心!髖關節骨折死亡風險高
骨質疏鬆若中斷治療 恐增加骨折風險
巴金森治療/長輩悶悶不樂又憂鬱 恐是巴金森病惡化徵兆?專家提醒:觀察細節揪出長者失能危機
從鞋底磨損看腳部健康!醫指6種情況代表該換鞋了
糖友、腎友、免疫疾病患者 也要小心骨鬆危機及早檢測骨密度
50歲男裝心臟支架7年後胸悶竟又梗塞 再放1支架救命
二尖瓣脫垂常伴隨心悸、胸悶 健保大數據揭常見10大共病
男大生無故翹課還想尋短 檢查發現是躁鬱症
40歲二寶媽頻尿檢查不出異常 醫師發現這問題做雷射
糖尿病什麼應該吃、什麼不應該?專家教你讓血糖穩定也能吃飽的關鍵
婦人突然不會穿褲、裝藥盒 查出是患急性梗塞型腦中風
多吃蔬菜水果就能解除便秘?便秘分4類型,其中一種蔬果吃多反而加重
膝蓋痛只要休息就會好是錯誤觀念?專家:軟骨磨損更快
心念決定了的健康!許瑞云:根治腸躁症,從釋放壓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