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粗糧、無糖食品最好?糖尿病常見12個迷思和誤解
得了糖尿病,通過吃藥、飲食調整等控制血糖非常重要,但也有患者容易被錯誤信息誤導,一定要擦亮眼睛,不能受騙哦!以下這12種說法,不要相信。
飲食篇
1.糖友不能吃主食
有些患者因為擔心血糖升高,不敢吃主食,這種做法是錯誤的!
如果糧食吃不夠,能量就會缺乏,為了補充機體需要的能量,吃進去的魚、肉等蛋白質就會被當做糧食消耗掉,久而久之,身體無法維持自身的肌肉量,整個人就會逐漸消瘦。而長期肌肉萎縮,也會逐漸喪失運動能力。
而且,不吃主食,能量不足,也會導致患者精神焦慮、情緒波動,甚至睡眠不良、多思多慮,缺乏能量會使人體處於負能量狀態,有糖尿病並不意味著身體就要處於一種負能量的狀態之中,缺乏能量會讓精神和身體都不適應。
2.糖友應以吃粗糧為主
剛確診糖尿病的患者不敢吃細糧,就診時往往異常緊張地告訴醫生:「我三個月都沒吃過細糧了,全是玉米麵、玉米渣、蕎麵,吃得我眼睛都發花了。」
事實上,糖友應考慮粗細搭配,比如一份粗糧搭配兩至三份細糧,可以在某一頓飯按照這個比例吃,也可以三頓飯中一頓粗糧一頓細糧交替著吃。
當然,粗細搭配時也要考慮患者的體質,對於體質較差,身形瘦弱的人,少吃粗糧;而對於肥胖,身形健壯的人,可以稍微增加粗糧的比例。
3.糖尿病吃「無糖食品」最好
「無糖食品」這個名稱容易讓人以為它對血糖無影響,但事實上,幾乎所有的食物種類都會產生熱量而影響血糖,所謂「無糖食品」指的僅是不含蔗糖的食品,而並不是沒有熱量的食品。
目前市場上的無糖食品大都是無糖的糕點、餅乾、奶粉、麥片、八寶粥等,成分多是碳水化合物,如果攝入過多,同樣會導致血糖升高。
歸根結底,控制飲食,控制的是總熱量。糖尿病患者無論是吃主食、副食、水果還是所謂的「無糖食品」都要考量它所含的熱量,做到合理配餐,平衡膳食。
4.糖友不應吃水果
水果對人體有很多好處。比如,促進消化;平衡人體的酸鹼度;水果裡的果膠、果糖、鉀元素、維生素等都對人體健康具有重要意義。
而糖友不是不能吃水果,而是要適可而止,建議糖友運動前吃水果,這樣可以幫助糖友肌肉更好工作,也能在運動中消除果糖攝入的影響。
控糖篇
5.糖友只需控制血糖,血壓和血脂是次要
這種說法不對。在控制大血管病變的風險因素方面,三者重要性排序依次是血壓、血脂、血糖;在控制動脈硬化方面,單獨控制血糖,而不管血壓和血脂的效果並不好。因此,三高的控制需要全面、長期綜合治療。
另外,血壓和血脂並不是降下來就可以不管了,達標之後,還需要用藥維持治療(有時可以減量,需根據具體病情來定)。
6.自查血糖只查空腹血糖
血糖監測作為生活方式或藥物調整的重要依據,最好能提供某日7~8個時間點的血糖監測值。
如果到醫院看病或找醫生調藥的時候,沒有自我監測的血糖值,醫生只能依據在醫院化驗的一次或少數幾次數據,而這些數據很有可能並不能代表平時的情況。
因此,在看病之前,最好帶著某幾天全天的血糖譜(三餐的餐前、餐後2小時,以及睡前,部分人還要查夜間2~3點的血糖)。
7.血糖大於5mmol/L,就說明沒有低血糖
判斷是否存在低血糖,跟血糖數值沒有必然的關係,最重要的是患者的症狀,如飢餓感、心慌、出汗、頭暈、情緒低落、脾氣暴躁,其次是加餐後是否可以緩解(往往加餐後10~40分鐘可部分或完全緩解)。
為避免低血糖的發生,患者一定要注意餐前、餐後2~4小時的症狀,同時加以記錄,看病時攜帶,方便醫生調整藥物。
8.沒有症狀就不需要治療
有些糖尿病患者,尤其是2型糖尿病患者常常沒有明顯的症狀,健康體檢時才查出患有糖尿病,但他們自認為沒有症狀就不需要治療,或在治療上「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殊不知,高血糖對患者機體的損害已經存在。如果血糖沒有控製或控制得不良,高血糖就會不停地侵蝕著機體的組織器官,嚴重時可導致患者出現各種並發症。
因此,一旦患者被確診為糖尿病,無論有無症狀都要堅持進行正規、科學、合理的治療,即除堅持服用降糖藥物、定期檢測血糖外,還要適當地控制飲食、堅持運動以及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等。只有這樣,才能使患者有效地控制血糖並減少並發症。
用藥篇
9.輕信廣告及保健品
糖尿病目前無法根治、治愈,是一種需要終生控制的慢性疾病,所以,糖友千萬不要相信任何藥品、保健品可以治癒的宣傳。
很多醣友輕易聽信廣告,認為某些保健品有降糖的功效且對身體沒有損傷。但其實很多打著能夠降糖噱頭的保健品或所謂的純中藥,其成分中是摻有西藥的降糖藥物成分的,部分糖友在服用了一段時間後頻繁出現低血糖的症狀就是這些西藥成分導致的。
所以,不要輕信天花亂墜的廣告,一定要去正規的醫院就診。
10.單純依賴降糖藥物
單純依賴藥物治療糖尿病,是片面的做法。治療糖尿病要採取綜合治療,即健康教育與心理治療、飲食治療、運動治療、藥物治療、自我監測,俗稱「五駕馬車」。
一般症狀較輕的糖友,通過飲食調理和適當運動,就可以使病情得到控制,只有在飲食和運動治療不能有效降低血糖時,才考慮藥物治療。但在藥物治療的同時,仍需繼續堅持飲食調理和適當運動。
只有在飲食控制和運動鍛煉的配合下,藥物治療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單純依賴藥物是不可能達到良好控制目標的。
11.急於降糖,大量服藥
不少患者在剛被查出糖尿病時,恨不得一兩天就把血糖降下來,平時糖友們聚在一起,討論最多的問題就是「我的血糖怎麼還沒降下來?」、「你的血糖降得快,真不錯。」許多患者為了將血糖盡快降下來,往往擅自多藥聯合、超劑量服用。
但是不合理的大量用藥,不僅起不到應有的治療作用,還會加重藥物的副作用。血糖下降速度過快或過慢對糖尿病患者都是不利的。既要使血糖長期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範圍,又要避免因血糖下降過快、過急,出現血糖的波動而導致低血糖或其他嚴重事件。
糖尿病治療總的原則是:既要使血糖盡快達標,又要避免低血糖的發生,還要注意藥物對心、腎、肝等臟器的毒副作用。
12.二甲雙胍對肝腎有損,應儘早打胰島素
二甲雙胍具有抑制動脈硬化作用,對體重、血壓、血糖、血脂均有益,是目前還無可取代的航母級藥物,而且二甲雙胍不傷肝腎。
胰島素的使用必須要嚴格掌握它的適應徵。事實上,在糖尿病患者中,有相當一部分人是不缺乏胰島素的,有些糖尿病患者空腹胰島素水平至高不低,檢查出來是9~12mU/L (正常值是5~17),還有高到20 ~30mU/L的。因此,糖尿病患者不能盲目使用胰島素,要聽醫生的。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哪種藥像魏瓔珞? 醫師追劇追出糖尿病用藥「個性」
失眠是糖尿病的「元凶」還是「幫凶」?
釋迦營養價值高,但這樣吃血糖會失控!營養師籲2種人更要慎吃
睡得少、熬夜易發胖? 醫師:睡眠不足5天胖0.8公斤!
年菜菜色多,營養CP值不一定成正比 餐後一個動作化解高脂高熱量!
天冷習慣穿襪睡覺 小心「1狀況」釀腳爛
愛吃甜食,體重卻意外下降!!專家提醒小心罹患這疾病
醫病天地/糖尿病患者 小心視網膜病變
美國學會聯合聲明:一類人的脂肪肝易惡化為癌症
白飯和炒飯哪種讓血糖飆升?答案跟你想的不一樣
暴飲暴食熬通宵成三高患者未爆地雷!8招促進血液循環
天冷吃鍋再來杯啤酒超爽快!專家提醒,恐造成此疾病發生
糖尿病營養補充怎麼選? 看懂標示諮詢營養師準沒錯!
韓國女星朴信惠、IU的減肥菜單真的會瘦? 專科醫師揭「超悲劇下場」...小心更難瘦
矯正代謝力該怎麼做? 醫:恢復粗糙主食,多攝取低GI、低GL飲食!
你以為的餓只是大腦覺得餓!「假性飢餓」 當心掉進越吃越多的陷阱
誰惹阿嬤「一肚子氣」?醫:還好早發現才免於致命風險
如何與甲狀腺機能亢進共處? 醫師的生活飲食3叮嚀
台師大研發糖尿病偵測儀 在家一吹就能掌握病情
喝油養生兼顧減肥? 醫曝「真實案例」下場...小心要命
糖友擔心會失明不打胰島素 醫師:錯誤迷思誤治療時機
寒流來襲嗑鍋 小心痛風發作
醫病天地/糖友長途開車 先量血糖防過低
「糖」與「醣」怎麼分? 影響血糖起伏變化最大的是它
無法確定何時吃飯怎麼吃血糖藥?醫揭關鍵在吃藥時間
減重2公斤糖尿病風險就減半!研究:搭配2措施最有效
紓壓猛嗑鍋 關節腫大 痛風發作
手搖飲不只肥到爆! 專家曝「每日1杯」下場...晚年慘了
近七成糖友恐陷失明危機卻「不自知」 醫:內科眼科應同步
餐餐有魚又有肉也能瘦?糖尿病患開心:右腳也不痠了!
猜你喜歡
專家帶來天大的好消息:2025年這種疾病會消失不見
改善便秘、排解毒素 必知4大類膳食纖維資優生!
莊昕悅營養師/影響血糖的食物放後面…掌握5原則 糖友照樣嗑大餐
愛吃5食物恐讓胃食道逆流加劇!餐後1動作助緩解
健檢常忽略腦血管檢查 醫:50歲以上民眾要做
長期頭暈千萬不可輕忽 合併8大症狀可能患重大疾病
40歲以後如何防止血管硬化?醫師分享6撇步讓血管變年輕
重訓盛行 姿勢錯誤 退化性關節炎患者飆升
便秘拖久腸潰瘍恐要命?醫:6纖維蔬果、床上翻滾助排便
男生脫褲後嚇傻人?泌尿科醫曝這款驚嚇度5顆星:只能剁掉
拉肚子變瘦是因排掉宿便?醫:當心「代誌大條」
數羊、睡八小時都NG!日本醫學教授破除七大「睡眠迷思」
乾癬纏身被辭職 接受生物製劑治療重生
一天追完50集韓劇!30歲女眼前一片黑影 確診飛蚊症
男子挺台灣鳳梨大口吃 鳳梨卡食道差點窒息緊急就醫
輕熟女成月亮臉!3個月飆胖16公斤 北榮搶救腦內風暴
一天放幾次屁正常?胃腸科醫師:不放屁才要當心!5建議觀察
發脾氣就是不理性?行為學家解析「憤怒的10 種成分」:那些躲在怒氣背後的真實情緒
1歲半童95%燙傷「皮膚都掉到地上」經歷50次手術仍笑口常開
60歲血壓忽高忽低 這原因讓他按時服藥無效
女運將腳痛4年醫不好 竟是跗骨隧道症候群作怪
退化性關節炎年輕化 醫師:好發年齡提前至4、50歲
下肢「1徵兆」恐是心臟衰竭!醫:初期症狀難發現
鞋頭要有寬度和翹度 治療師教你7原則選對鞋足安心
急性腦中風快打119協助送到對的醫院!醫師提醒:就醫前要記住的三件事
阿嬤用雙磷酸鹽類藥物治骨鬆 一轉身兩大腿竟骨折
打呼易增中風、心肌梗塞風險!醫教側睡等6招助改善
高血壓男劇烈腹痛急送醫 患「腸中風」放支架救命
顏面神經麻痺跟中風怎麼分?三大徵兆看分明!醫師:及早治療助恢復
預知腦中的不定時炸彈「腦動脈瘤」 專家建議做1事!
近9成的準洗腎病人有「這病」! 但絕大多數人都無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