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新生報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台灣新生報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不少魚類、貝類等海鮮帶有重金屬汞污染,汞污染不只會使心智能力衰退,也可能增加糖尿病風險。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最新研究發現,年輕人體內汞濃度一旦偏高,往後得第二型糖尿病的機率就會上升百分之六十五。
研究作者指出,魚類、貝類雖然含有多種營養素,卻也是人類體內汞污染的主要來源。這是第一次研究發現汞污染與人類糖尿病大有關聯。
研究作者強調,幾乎所有魚類、貝類都可以發現汞污染蹤跡,但魚類、貝類也含有優質蛋白質、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鎂等營養素,這些營養素或可抵消汞污染所帶來的傷害。
研究計畫涵括近三千九千名男女,這些人在一九八七年參與研究,當時年齡介於二十歲到三十二,且都沒有得糖尿病。研究人員從他們的腳趾甲檢驗體內的汞濃度,也定期測量其血糖,研究追蹤、持續至二○○五年。結果發現,一個人體內汞濃度高低與第二型糖尿病風險息息相關。就算控制生活型態、飲食等變數,結果還是一樣。
生活型態健康的人身體脂肪、腰圍、運動量等多有達到健康標準,但研究發現,生活型態很健康的人往往吃很多魚,所以體內汞濃度也最高。研究成果近日已發表於「糖尿病照護」期刊。
研究人員提醒,像蝦子、鮭魚、鯰魚等汞濃度都比較低,至於劍旗魚、鯊魚等汞濃度則較高。民眾應盡量選擇汞濃度較低的海產,以免長期下來汞污染傷害身體。
‧55歲銀行員繼承2300萬遺產「光速退休」短短五年全家陷錢不夠用危機
‧「早餐香蕉減肥法」沒效?減重教練揭2正確吃法: 瘦了10公斤
‧你可能一直用錯了!「萬用」小蘇打粉其實不能用在這些地方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