罹患糖尿病,難道終日只能粗茶淡飯嗎?今年63歲的糖友黃文彬,15年前診斷出罹患糖尿病,除了透過藥物以及飲食控制,將血糖值維持在120mg/dl,每天更自我要求測八次血糖,精準掌握自身血糖值,黃文彬認為,願意多花心力,才能有效控制糖尿病,而他這拚命三郎個性,也成為院內醫護人員讚聲連連的「糖友模範生」。
黃文彬表示,因為工作關係時常飛往各國出差,十多年前診斷出罹患糖尿病時,他人在南非,當地並沒有足夠的醫療資源醫治,加上自己也不在乎,飲食照樣不節制,只靠著服用藥物來減緩。回台後至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檢查,才發現糖化血色素竟高達13%,醫師驚呼「你這樣沒出問題,真的是異類。」
用心學 打胰島素曾失控
起初為降低糖化血色素,在醫師建議下,黃文彬使用長效基礎胰島素,2年多下來數值降到9.3%,並轉打短效型,2年內數值從9.3%降至8.3%。雖在數據上得到控制,但黃文彬說,施打胰島素要靠經驗,一開始接觸的人沒經驗,常「失控」施打過量,導致血糖過低,嚴重時甚至會冒冷汗、暈倒,胰島素量沒控制好,更讓他在短短3年內從74公斤胖到105公斤,堪稱人生最巔峰。
為找出施打胰島素方式,黃文彬除了主動找資料、詢問護理師,也從醫院舉辦的糖尿病友分享講座中取經。黃文彬說,之前一位先生分享,每日起床與餐前,都「有規畫」地思考吃什麼,因而決定飯前施打多少胰島素,黃文彬聽取經驗談後,也開始自我記錄,歸納出一日8次的測量準則,這個方法也讓他在一年內,從105公斤瘦到93公斤,血色素現階段也維持在6.3%至6.6%間。
勤快動 充足準備再上場
「我和醫師約定,明年7月要減到75公斤。」黃文彬說,現在體重86公斤仍然過重,加上年紀越來越大,糖尿病患者的末梢神經在血糖過低時手腳容易麻,除了打胰島素控制飲食,黃文彬更每天健走6公里,培養自己的運動習慣。
黃文彬指出,很多糖尿病友不運動,也怕運動影響血糖值,他在運動前,會先吃麥片補充血糖,身上也會隨身攜帶8顆糖果、運動背包內則會放血糖機、吐司麵包3片、2罐1000c.c.的溫開水,原因在於若低血糖只吃糖果是不夠,要搭配溫開水才能快速讓身體吸收,恢復正常血糖值。
小心吃 應酬前掌握菜單
若偶爾碰上喜宴、聚餐,糖尿病患者該如何選擇食物?黃文彬以自身經驗分享,參加婚宴前,會向主辦人詢問當天菜單,掌握自己有哪些菜可以吃,並在行前施打等量胰島素,就可以避免吃過量或是打過多胰島素。偶爾想來點下午茶,吃些小西點、咖啡或零嘴,黃文彬也會先測量背景血糖、打完胰島素後再吃,讓自己過點小癮,也要維持住血糖值。
不少地下電台常說胰島素打久了會洗腎,黃文彬直言「這是錯誤訊息」,但還是有很多長輩深信不疑。他表示,糖尿病是因自身無法正常供應胰島素,才要依靠外在補充,且台灣醫療技術相對較許多國家進步,台灣民眾「很幸運」,應該要更珍惜,不要一昧相信傳言。
認真量 血糖試紙沒在省
要控制好糖尿病,除了遵照醫師指示用藥,對於自我管理,黃文彬比誰都嚴格。他表示,一個月要用掉150至200張血糖試紙,約莫2000元開銷,許多人為了省錢,常常一周測一次血糖,黃文彬把它當作「提早付看護費」,現在先花錢,以後就不用請看護,用預防觀念照顧自己,免得未來多更花錢治病。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