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author/photo/552.jpg)
元氣周報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元氣周報
【元氣周報/記者廖雅欣/報導】
全台灣糖尿病患者約有120萬人,但因控制不佳而成低血糖者,不在少數。有研究指出,約有八成病友曾出現疑似低血糖症狀,且有半數病友對低血糖症狀的自我意識能力偏低,宜蘭游能俊診所的院長游能俊就表示,「如果沒有好好處理,低血糖也會要人命!」
藥物飲食失衡 低血糖要命
根據游醫師的臨床經驗,每年約2500位接受診治的糖尿病病人中,出現低血糖重症者,不過20人次,但輕微的低血糖人次就很多。造成低血糖的主要原因,除了藥物引發,多數都是飲食、藥物不平衡所造成,比如改變飲食習慣,減少平時飲食份量,或者額外增加運動,未補充醣類點心,這時和醫師開的藥物或藥物量無法平衡,就會造成低血糖。
當血糖低於70mg/dl時,就是低血糖。此外,血糖從高濃度急速下降,也會出現低血糖症狀,包括冒冷汗、饑餓感、手腳發抖、臉色蒼白、心跳加速、嘴麻、頭暈、全身無力等,由於症狀不明顯,有可能被忽略;第二階段就會出精神狀態有異、意識不清、答非所問、產生幻覺或異常興奮等,這時也經常被誤為精神狀況有問題,等到患者失去知覺,抽搐或昏迷,就嚴重了。
預防低血糖 謹記15原則
為何低血糖也有可能會要人命?游能俊說,由於腦細胞的運作需要葡萄糖,一旦嚴重低血糖卻沒有盡快補充,就有可能造成腦細胞、中樞神經或心臟功能受損,甚至永久性腦病變、成為植物人,嚴重還會導致死亡。
萬一發生低血糖狀況時,首先必須檢測血糖,若意識清楚就食用含15克易吸收之糖分食物,如方糖4顆、養樂多一罐、1湯匙蜂蜜,或糖、砂糖2包8公克。預防低血糖可以運用「15原則」,即吃15公克含糖食物,15分鐘後監測血糖,若狀況未解除或血糖未上升,再吃15公克,15分鐘後再次測量;如果狀況仍未改善,一定要立即送醫。
低血糖送醫 警戒24小時
低血糖遲未改善而送醫者,「要有24小時的警戒期觀念,至少要在醫院待24小時,避免第二次嚴重低血糖。」游能俊說,糖尿病患者不能喝醉,因為低血糖症狀和喝醉,有時會分不清。曾有個中年病患,因為喝酒之後,身體不適,家人一直以為他喝醉了,等到發覺不對送醫,為時已晚,這名病患成了植物人,沒多久就病逝。
健保給付新藥 減少低血糖風
醫師也提醒,沒有正確選擇糖尿病藥品,恐會導致低血糖的副作用。糖尿病患所使用的控糖處方中,較不會引起低血糖症的用藥有雙胍類及DPP-4抑制劑(二月太基月太酉每抑制劑)等。
口服的DPP-4為最新的藥物機轉,國外已普遍使用2~3年、在國內已有健保給付,而且今年健保也開始給付雙胍類與DPP-4的複方藥劑。
游能俊說,臨床研究顯示,這種藥劑有加乘不同藥品的治療效果,有效控制血糖,增加遵醫囑性,同時也可以減少低血糖副作用的危險性,並相對的減輕體重,主要常見副作用包括上呼吸道感染、咽喉痛、腹瀉及腸胃不適,可作為控制血糖的另一選擇。
※延伸閱讀》
【元氣周報】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