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療/ 新陳代謝

糖尿病併發症齊出 非打胰島素之過

很多糖尿病患對於控糖存在很多疑問
很多糖尿病患對於控糖存在很多疑問
圖/元氣周報

很多糖尿病患對於控糖存在很多疑問,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總院長黃建寧臨床發現,老人、退休族、家庭主婦,及家庭支持度高的族群,控糖比較容易達標;相對的,青壯族群因忙於工作、交際應酬,生活型態無法規律,即便接受衛教,但知易行難,往往幾場應酬或PARTY下來,血糖飆高,控糖不易達標。

維持血糖恆定 避免心血管疾病

黃建寧說,生理上維持血糖恆定是一件重要的事,很多流行病學的報告顯示,若病患飯後血糖波動太大,心血管疾病發生率會變高。

他說明,正常人每天分泌一定的胰島素,當吃完食物後血糖上升,胰島素就把血糖控制到一定範圍內。我們常說「你7了沒!」,糖化血色素可反映過去三個月平均血糖值,而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色素應維持在7%以下,避免併發症發生。換句話說,每天的血糖都應該要在恆定範圍內。

胰島素功能降 藥物已無法掌控

黃建寧說,有的病患誤以為打胰島素會上癮、會有很多毛病跑出來,這完全是錯誤思維。事實上,很多病患不想打胰島素,拖到很後面,眼睛、腎臟都出問題,甚至中風,不得不打胰島素,病情難以控制,反過來怪罪胰島素,這些都是錯誤觀念。

黃建寧說,糖尿病初期患者因胰島素分泌功能變差,可用口服降血糖藥物促進胰島素分泌。但隨年齡增加,胰島細胞本就會每況愈下,胰島素分泌功能逐漸下降,若高糖出現糖毒性,肥胖也產生脂肪毒性,兩者加總加速胰島細胞凋零,口服藥會開始失效。為了持續維持血糖恆定,需要每天注射一劑基礎胰島素。

糖化血色素 決定胰島素介入點

黃建寧說,胰島素介入時機,一類是糖尿病早期患者吃2到3種降血糖藥物,糖化血色素仍無法控制在7.0%以下,好比工廠沒有原料還在猛下訂單,也無法製造更多胰島素,這時就要從外面補充胰島素。

此時就好像年輕人繳房貸,一旦無法靠自己分泌胰島素降血糖,每日一劑的基礎胰島素,就如同父母出資幫忙繳頭期款打了基礎,再靠口服降血糖藥物分期付款,就可以做好血糖控制。

另一類是病患初診糖化血色素就超過9%,甚至有些治療指引認為還要更早,在糖化血色素超過8.5%,胰島素就是治療選項。

劑量多一點 不代表可多吃一點

黃建寧說,基礎胰島素目標是控制早上空腹血糖,若無法控制三餐飯後血糖,就要考量使用混合型胰島素。混合型胰島素依速效型、中長效型之比例有不同混合劑型,醫師根據病況調整施打針劑與時間,一般是早晚餐前各打一次,每天控制好餐前及餐後的血糖;積極控制者午餐另追加一劑。

黃建寧說明,有的病患以為胰島素多打一些,就可多吃一點,這是錯誤觀念。最好的做法還是飲食均衡、定時定量,並養成每天運動半小時以上的習慣,若多吃就多打一些劑量,劑量很難拿捏,也容易造成肥胖,若要多吃食物,最好能與醫師、營養師商量劑量調整。

配對血糖怎麼量?

胰島素可以進行劑量調整,方便病患生活,但是也必須要搭配血糖監測及飲食習慣來調整。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糖尿病衛教師林育姿說明,以預混型胰島素來說,早上打的胰島素可以一直照顧好血糖到晚上,晚上打的胰島素可以照顧血糖到早上。所以若配對血糖後發現晚間血糖都偏高,代表是早上打的胰島素需要做調整。

配對血糖指同一餐,餐前測一次,餐後(吃第一口後2小時)測一次,計算二者差距,依病況會有不同的監測方式。例如,穩定期一周任選連續三天測早餐,第二周任選連續三天測午餐,第三周選連續三天測晚餐配對;預混型(若早晚餐施打者)一周搭配早餐、一周搭配晚餐,連五天測配對血糖。

林育姿建議,最好同時記錄攝取食物,若血糖超標可透過減少攝取、多喝水修正,若兩餐吃同樣食物達標,可換另種食物測試。

糖化血色素 糖尿病 胰島素 控制血糖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