刈包酒精 尾牙宴的「殺手食物」
刈包滷肥肉 血糖值飆高
林靜莉說,一名70歲糖友奶奶,兒子剛創業當老闆,在年底尾牙時,她特地做幾十個刈包拜拜,祈福生意興隆。但家人沒機會幫忙吃,奶奶擔心浪費,逼著自己吃完,連同刈包內的滷肥肉吃下肚,導致奶奶的飯後血糖值飆高到253(mg/dl),三酸甘油脂也超過215。
另一名75歲糖友爺爺為了迎接過年,將浸泡了20年的鹿茸酒搬出來,打算宴客用,他擔心味道變質,嘗試先燉雞腳和豬骨吃吃看,每天喝一大碗,結果去醫院回診,平時測量三酸甘油脂的數值不到100(mg/dl)的,卻飆高到300以上。
林靜莉解釋,根據衛福部對糖友的建議,飯後血糖值應控制在180以下,三酸甘油脂則應控制在150以內,而上述糖友爺爺、奶奶均超標過頭,恐影響平時控糖成效、提高慢性併發症風險,例如中風、腎臟病、視網膜病變、足部壞死等。
振興醫院營養師涂蒂雅指出,一個刈包約等於半碗至七分碗的乾飯,因含滷肥肉、花生粉等內餡,熱量至少有350大卡。她建議民眾,吃刈包時,以瘦肉取代肥肉,並減少花生粉用量,因刈包有麵皮,糖友更要記得與三餐米飯做代換,避免醣類攝取過量。
應按時服藥 喝酒要節制
由於酒精也常是尾牙、過年餐桌上少不了的飲料,涂蒂雅提醒女性糖友,除應按時服藥外,一天不可喝超過一個酒精當量,男性則不可超過二個酒精當量,至於有肝功能及三酸甘油脂偏高問題的病人,建議不要喝酒。一個酒精當量約等於375毫升的啤酒,或150毫升的葡萄酒,或30到40毫升的威士忌和高粱酒。
她說,無論一般民眾或糖友,面對節慶及聚會都應掌握均衡飲食原則、淺嚐即止,才能讓年節健康狀況「猴賽雷」。
▇ 糖友年節控糖四撇步
撇步一:注意飲食
1.少醣:除了米飯、水餃和麵食,少吃佛跳牆內的芋頭、雞湯內的山藥、年糕或發糕。
2.少油:除了少吃油炸食物,腰果、瓜子、臘肉及火鍋配料,都屬高油食物。
3.高纖:多吃蔬果,但一天不可超過二份(一份約一顆拳頭大)。
撇步二:規律運動
每周運動至少5次、每次30分鐘。糖友應先照護處理,改善後再考慮運動。
撇步三:規則用藥
防治與延緩併發症,糖友應遵照醫囑回診檢驗,討論健康進展。
撇步四:按時監測
糖化血色素高於9%,建議以空腹血糖監測為優先;糖化血色素可控制於7.3%以下,建議以飯後血糖監測為重。
推薦閱讀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甲狀腺結節需要開刀嗎?放著不管會變甲狀腺癌?醫師解答「大脖子」真相
你有雙下巴嗎? 小心是血管疾病警訊
飲料喝半糖也會糖尿病?營養師分析「含糖地雷」食物,韓式炸雞也上榜
控血糖先吃菜再吃肉?專家揭正確進食順序:大部分人都做錯
痛風不能吃豆類製品?醫:限錯飲食對控制尿酸沒用!真正不能吃的是這些
容易怕冷又怕熱恐是糖尿病徵兆! 身體「3個非典型症狀」也要注意
每五人就有一位「代謝症候群」 國泰健檢最新調查出爐
高血糖引起肌肉不自主抽動!糖尿病診斷4標準,2項符合即確診
糖尿病患足部潰瘍截肢死亡率高達4成 注意9警訊預防感染
怎麼預防糖尿病?研究:在這之前吃早餐助降血糖
痛風並非不可逆 婦人治療20個月終能穿美鞋外出旅行
糖尿病足併發症嚴重恐截肢! 1張圖教你做好居家護理
天天半糖紅茶當開水 35歲的他患了糖尿病
過年血糖飆糖尿病惡化 原來是過量含糖飲料惹禍
愛吃甜食、油炸物易得糖尿病? 醫揭「關鍵原因」:小心還會傳給下一代
為什麼使用胰島素後血糖還是起伏不定?醫師告訴你控糖關健!
哪種藥像魏瓔珞? 醫師追劇追出糖尿病用藥「個性」
失眠是糖尿病的「元凶」還是「幫凶」?
釋迦營養價值高,但這樣吃血糖會失控!營養師籲2種人更要慎吃
睡得少、熬夜易發胖? 醫師:睡眠不足5天胖0.8公斤!
年菜菜色多,營養CP值不一定成正比 餐後一個動作化解高脂高熱量!
天冷習慣穿襪睡覺 小心「1狀況」釀腳爛
愛吃甜食,體重卻意外下降!!專家提醒小心罹患這疾病
醫病天地/糖尿病患者 小心視網膜病變
美國學會聯合聲明:一類人的脂肪肝易惡化為癌症
白飯和炒飯哪種讓血糖飆升?答案跟你想的不一樣
暴飲暴食熬通宵成三高患者未爆地雷!8招促進血液循環
天冷吃鍋再來杯啤酒超爽快!專家提醒,恐造成此疾病發生
糖尿病營養補充怎麼選? 看懂標示諮詢營養師準沒錯!
韓國女星朴信惠、IU的減肥菜單真的會瘦? 專科醫師揭「超悲劇下場」...小心更難瘦
猜你喜歡
為什麼有「老人味」?皮膚科醫師揭3大臭味來源
你的肺有多老?專家教你用一招簡單診斷肺年齡
飲料喝半糖也會糖尿病?營養師分析「含糖地雷」食物,韓式炸雞也上榜
55歲男牙齦紅腫掉4齒 嘉基發現他另患這病互相影響
如何增加持久度?多打手槍有用嗎?醫教3招鍛鍊助延長
熟女失禁悲嘆都停經了還買衛生棉 用這招後開心趴趴走
洗完頭真的得用潤絲精?潤絲精可與洗髮精一起用?專家解惑
你有雙下巴嗎? 小心是血管疾病警訊
防空汙,外出要戴防霾口罩嗎?胸腔科醫破解迷思
常腹瀉、傷口慢好…免疫力低下病毒易入侵!醫師教從生活型態5方面調整
女護理師腦動脈瘤破裂存活 醫:第一時間送醫是關鍵
血壓高應該會頭痛?醫曝高血壓為什麼是寧靜殺手
你有多硬?勃起硬度也分等級!醫:硬度不足恐增心肌梗塞風險!
以為補牙只補1顆,就醫紀錄卻是3顆!是牙醫浮濫申報嗎?
月經量變少,是不是提早進入更年期?醫師教先判斷這些事
關節凸出、腳長繭當心!骨科醫教拇指外翻自測法
鬼臉鬼叫一天20次!妥瑞症纏身10多年 腦電刺激術現奇蹟
控血糖先吃菜再吃肉?專家揭正確進食順序:大部分人都做錯
國人40歲以上成人夜尿盛行率近4成 醫曝常見4大原因
女友下體狂流「寶可夢」般墨綠色液體 男聞味道瞬間崩潰
女童患「高致命」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醫師:留意4大症狀
吃飽就打嗝、放屁…3動作緩解脹氣 少吃這些高產氣食物
台灣百萬人有腸躁症 可試低腹敏飲食
全台350萬人的困擾!退化性關節炎影響行動 醫建議手術
總是膝蓋痛怎麼辦? 骨科醫師教日常6招保養
50歲以上男性看過來! 戴口罩竟減少「尿不出來」狀況
穀雨易患熱性感冒 2招有效斬斷病徵發起!
喉嚨異物感可能與6大類問題有關 醫:這個部位的最要警覺
睡不好很傷身!規律運動、調整睡前吃點心習慣…專家提點「好眠10招」
洗髮精加水稀釋用更久?皮膚科醫揭「可怕下場」
牙齒痛卻「檢查心電圖」? 醫點3症狀警告:可能是心肌梗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