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小心跌倒了,很多人會貼上人工皮,以為這樣傷口就能「自行痊癒」。但衛福部食藥署在食藥闢謠專區澄清,並不是所有傷口都適合使用人工皮;皮膚科醫師朱思穎則表示,傷口後期使用人工皮可保護傷口再次感染,但若是感染性傷口則不適用人工皮。
人工皮是一種親水性敷料,覆蓋在傷口上能幫助維持傷口的溼潤及吸收傷口的分泌物。朱思穎說,過去認為傷口越乾燥越好,但後來發現傷口過於乾燥反不利於癒合,因此使用人工皮取代傳統OK繃來營造濕潤的環境,以加速傷口癒合。加上因其防水且便利,因此越來越多人受傷後選用人工皮覆蓋在傷口上,營造密閉的環境預防二次感染。
但食藥署表示,若是傷口範圍過大、深度較深的傷口,或是感染性傷口,以及傷口周圍皮膚脆弱、不平整者,都不建議使用人工皮。
至於受傷時要先使用生理食鹽水充分清洗傷口,並將傷口周圍擦拭乾淨,再將敷料覆蓋在傷口上,使用人工皮前建議諮詢醫師該傷口是否適合使用人工皮。
朱思穎則表示,通常不會一受傷就使用,因為儘管已經使用生理食鹽水清洗,可能還有細菌,此時若使用人工皮反而容易造成感染;通常會選擇傷口後期但尚未癒合,仍需要保護時使用。且須注意人工皮吸收分泌物的狀況,若發現有白色鼓起,便須更換,建議不可使用超過7天。
食藥署也提醒,人工皮的貼附範圍須比傷口大二到三公分,才能完全覆蓋傷口,避免傷口分泌物從人工皮邊緣滲出,導致細菌感染。若傷口分泌物增加、疼痛加劇、異味、細菌感染等現象,須立刻停用,並尋求醫師的協助。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