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惡性病變/曬不黑的人 更要擔心
【台灣新生報/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皮膚過度曝曬易受傷。中醫師林奕良表示,兒童、婦女、皮膚白皙的人在夏季從事戶外活動時,容易被曬傷,但皮膚先天黝黑的人或已被曬黑的人卻很少被曬傷,建議曬不黑的人更須防曬,如果已曬傷的話必須積極接受治療,以免傷勢惡化。
夏天的太陽很毒,許多人常曝曬過度而被曬傷。林醫師指出,所謂曬傷是皮膚經紫外線照射後,在局部發生的一種急性光毒性反應,臨床上,常出現肉眼可見、邊界清晰的「紅斑」,顏色可呈淡紅色、鮮紅色或深紅色,可能有程度不一的水腫,症狀嚴重者還可能伴隨出現水皰,紅斑在數天內就會逐漸消退,但也可能出現脫屑、繼發性色素沉著。
林奕良指出,傳統中醫認為,容易曬傷的人屬於稟賦不耐,以致腠理失去緻密防衛的功能,進而造成陽熱毒邪侵入人的體表,甚至蘊鬱肌膚不得外泄,最後焦膚傷肌而發病,像這種情況就稱為「日曬瘡」。依曬傷程度還可分為「陽毒襲表型」、「毒熱熾盛型」。容易曬傷的人應積極接受治療,以便減少炎性反應的進一步傷害。
林醫師指出,陽毒襲表型患者皮膚常表現出鮮紅色斑,境界明顯,灼熱疼痛,碰觸的時候會感到相當的痛,伴隨口渴喜冷、低熱乏力等症狀,如有這些症狀,可選用黃芩、白茅根、生石膏、連翹、竹葉、滑石、甘草等中藥材來清泄熱毒。
毒熱熾盛型患者皮膚常表現出紅斑水腫,色深,接著將出現水皰、糜爛、滲液,常有燒灼疼痛或刺痛難忍的痛苦,伴隨發熱口渴等症狀,如有這些症狀,可選用龍膽草、大青葉、生地、丹皮、澤瀉、茵陳、黃芩、梔子等中藥材來清熱涼血、解毒利濕。
此外,蘆薈、大黃、薄荷腦、冰片一起混合後,也可以敷在局部皮膚上,其中,蘆薈可抗過敏、解熱、降低血管壁通透性、減少炎性滲出物,大黃可增強消炎、收斂創面,薄荷腦、冰片的清涼感可減緩局部灼熱癢痛感,並增加藥物的透皮吸收度。

台灣新生報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換季就全身癢爆!皮膚科醫認證蕁麻疹7大止癢攻略
清明連假身上多好幾包 使用類固醇小心皮膚變薄
洗髮精加水稀釋用更久?皮膚科醫揭「可怕下場」
吃太多生雞蛋 恐易掉髮
被恙蟲叮咬會有發燒、畏寒等症狀…山區掃墓,2招避免蟲蟲危機
年輕化!25至65歲有360萬人禿頭 正確救髮醫師告訴你
常常莫名過敏、皮膚癢?2招找出原因別單靠類固醇
換季肌膚常乾癢怎麼辦?注意5個保養撇步 從洗臉開始
從「痣」看健康!專家提點揪出「索命痣」的痣相3迷思
運動咖以為得帶狀皰疹急奔醫 原來是過敏引發濕疹
皮秒雷射改善皮膚 老董也凍齡
異位性皮膚炎搔抓難眠 醫師:保濕避免誘因
皮膚癢睡不好 3招改善
洗完頭大量掉髮、頭皮屑爆多? 醫師曝洗髮精「2重要成分」別用錯
雞蛋、蛋清真能治療燒燙傷?常見救急撇步一次詳解!
穿發熱衣禦寒?皮膚科醫師提醒,這4種人恐誘發肌膚大問題
沒曬太陽卻變黑? 小心!你不知道的「感光食物」讓黑色素沉澱
過年想開運微整形嗎 最多人拿孫藝珍、玄彬當範本
生髮液是真有效還是擦心安?醫師詳解常見生髮液的9個問題
洗髮精跟潤絲精可混一起使用?當心護髮不成反傷髮
養髮液、生髮液大不同! 醫師教你如何分辨頭頂上的需求
過年大掃除,清潔劑超傷手? 皮膚科醫師教護手小撇步
清潔過頭,雙手乾癢怎麼辦?皮膚科醫師分享小撇步
年輕女子異位性皮膚炎不成眠 對症治療兩周後不再癢
不只皮膚癢!醫:別把異位性皮膚炎當單純皮膚病
防疫勤洗手!但洗到雙手乾癢、龜裂引發皮膚炎怎麼辦?日常3舉止超NG
避開了嗎?一天之中害你加速皮膚老化、產生皺紋的關鍵時刻
曬多久太陽才足夠補充維生素D?美國皮膚科學會的建議讓人意外
沒曬到太陽就不會變黑?醫:太熱也會產生黑色素
噁!67歲男後腦長巨大粉瘤 醫生花3天擠完「蛋沙拉膿液」
猜你喜歡
女友下體狂流「寶可夢」般墨綠色液體 男聞味道瞬間崩潰
控血糖先吃菜再吃肉?專家揭正確進食順序:大部分人都做錯
洗完頭真的得用潤絲精?潤絲精可與洗髮精一起用?專家解惑
飲料喝半糖也會糖尿病?營養師分析「含糖地雷」食物,韓式炸雞也上榜
睡不好很傷身!規律運動、調整睡前吃點心習慣…專家提點「好眠10招」
你有雙下巴嗎? 小心是血管疾病警訊
媽祖遶境徒步遠行 醫師提醒注意2件事避免致命風險
你是落枕高風險群嗎?醫提醒:伴隨其他症狀當心
動太多或太少皆可能引起 醫教2招預防退化性關節炎
走另外一條路線回家…打破習以為常讓大腦更靈活!保持睿智的5項生活小事
小便顏色混濁、泡泡多…有問題嗎?7種尿液健康狀況,一次詳解
痛風不能吃豆類製品?醫:限錯飲食對控制尿酸沒用!真正不能吃的是這些
月經量變少,是不是提早進入更年期?醫師教先判斷這些事
常腹瀉、傷口慢好…免疫力低下病毒易入侵!醫師教從生活型態5方面調整
換季就全身癢爆!皮膚科醫認證蕁麻疹7大止癢攻略
2名6歲童發燒腹瀉!原來都有養小烏龜 真相大白了
常嗆到是肌少症警訊!復健科醫一招讓口咽喉部肌肉更有力
喉嚨異物感可能與6大類問題有關 醫:這個部位的最要警覺
9種人最易養出膽結石 醫提醒:右上腹部不舒服當心
閃到腰9成可自行好轉 復健科醫提醒3情況盡速就醫
手抖、行動慢…恐罹巴金森氏症,一張表自我檢測
總是膝蓋痛怎麼辦? 骨科醫師教日常6招保養
7種大便型態代表什麼?醫:4種情況要當心,盡早就醫
如何讓大腦得到高效休息 腦神經科醫師給出這個建議
「天邊孝子」批評給壓力,照顧者情緒爆發!轉念5方法
肥胖對血管危害多大?醫:大小動脈都可能出狀況
很少覺得肚子痛表示很健康?3種「病態便秘」快就醫
40歲男為帕金森氏症所苦 深部腦刺激術助恢復生活
4歲男童右側腹股溝發現鼓起未就醫 1年後疼痛不適
洗髮精加水稀釋用更久?皮膚科醫揭「可怕下場」
腳麻腰痛誤為坐骨神經 開刀取15公分國內最大骨盆腫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