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魯永明/嘉義報導】
黃姓國小男童昨天一覺醒來,臉頰如毀容般呈長條狀潰爛腫痛,忙向嘉義市皮膚科醫師王伯智求診,醫師發現是男童沾觸隱翅蟲(又稱報復蟲)後不小心壓死,皮膚沾觸毒素,造成皮膚癢、潰爛。
王伯智說,最近幾乎每天都有患者因沾染隱翅蟲毒素求診,患者因為沒看到蟲體或蟲屍,以為患皮膚惡疾或器官出問題,原來被報復蟲「報復」。
報復蟲學名隱翅蟲,長度不到1公分,形狀如白蟻,棲息在樹林、草叢,具趨光性,春末夏初或濕熱天氣時比較活躍,住家周圍有樹木、草叢要留意飛入屋內,蟲蟲體內含稱為CANTHARIDIM體液,皮膚接觸後會產生劇烈灼燒疼痛感、癢痛、紅斑甚至壞死,一般稱隱翅蟲皮膚炎。
王伯智說,治療蟲毒可靠抗生素及外敷藥膏,通常1周就痊癒;最好預防方法是防範蟲蟲入侵屋內,門窗用網孔小紗窗,必要時掛蚊帳、熄燈睡覺,若必須到樹林草叢活動,最好穿長袖長褲。
‧泡麵液態湯包先放、後放味道有差!日大廠揭密:忠實還原美味
‧65歲退休男存款千萬仍替兒子麵包餐車打工 賺不到2萬也開心
‧68歲夫妻投資600萬女兒家同住 最終「老本和親情」全賠上了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