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生報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台灣新生報
【台灣新生報/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
病毒疹屬於風疹的一種。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理事陳贊文在一場講座中表示,風疹的特性是來得快,去得也快,如風一般,大約三天左右可消退,故被稱風疹。中醫認為,主要常見熱與濕邪相搏,影響肌膚所致。
中醫師陳贊文表示,此症常見於小兒族群,當受到病毒感染,全身症狀大致消除後,但是仍然會在皮膚出現一些不痛不癢、從頭、臉先出現,之後可能散佈到全身出現疹子,這種皮膚病變就是病毒疹。病毒疹通常在潛伏期較無明顯表徵。而傳染期可見發熱、頭痛、流鼻水、流目淚、咳嗽等症。以及康復期則出現發疹。病毒感染多見有皮疹,細菌感染則少見有皮疹,而病毒性皮膚問題多屬於會自癒的病症。
醫師指出,中醫認為,此風疹問題主要多因熱與濕邪相搏,鬱於肌表腠理,內不得疏泄,外不得透達而導致發疹。
病毒疹與蕁麻疹有所差異。陳贊文表示,病毒疹有潛伏期約兩週時間,蕁麻疹則無,以及出疹外觀蕁麻疹呈現大小不規則狀,病毒疹較細小,以及病毒疹可能伴隨感冒症狀。
陳醫師指出,病毒疹和蕁麻疹的比較上,就傳染性而言,病毒疹有傳染性,而蕁麻疹則無。在潛伏期部分,病毒疹約有1~2週的潛伏期,而蕁麻疹則無。而在疹形外觀上,病毒疹呈現較細小如麻,蕁麻疹則呈現大小不規則,片如雲的表現。
另外,病毒疹可能伴隨有感冒症狀,而蕁麻疹則沒有感冒症狀。另外在皮膚搔癢部分,病毒疹時有時無,而蕁麻疹則經常有皮膚癢,且是屬於難以忍受的搔癢。
陳醫師表示,蕁麻疹成因為可能包括接觸性或食入性因素所造成。接觸性如化粧品、保養品、清潔劑、貼身衣物等因素。而食入性則包括食物誘發、藥物影響等。提醒日常對可能引發過敏的食物及藥品必須作記錄,而含有蛋白質成分的食物,也應謹慎小心選擇食材的新鮮度。
針對蕁麻疹問題,中醫臨床上常應用紫蘇、烏梅、金銀花、甘草等調養。或是可多吃些綠豆、黑豆、白蘿蔔等作為保健調理。
陳贊文另表示,悶熱潮濕環境可能因細菌、黴菌感染引發如瘡癤、腳癬等皮膚感染問題,常見於體虛夾濕者。非感染性皮膚病包括痱子、異位性皮膚炎、濕疹等;多因濕熱內蘊,鬱於肌腠,不能透達膚表所致。
預防保健上,飲食忌辛辣、餅乾、甜食、油炸物及濕冷寒涼之品等;應讓皮膚保持乾燥,貼身衣物選擇以棉質及易排汗為主;搔癢時以冰敷或塗藥改善,勿搔抓。清潔劑應以天然不剌激為主;洗澡水溫不宜過高;減少在高溫及日光下活動,屋內保持通風涼爽。
另外,醫師指出,瘡癤、腳癬等,則屬於感染性皮膚病,主要多因細菌及黴菌感染,臨床上多見於「體虛夾濕」者。護理上也要注意保持乾燥及通風,並注意日常清潔及衛生習慣。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