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林仲/林仲皮膚科診所院長】
台灣民眾長皮膚病,經常問醫師一句話:「我是不是長癬?」病人問的看似小問題,卻是大學問。
癬為中醫病名,但自古中醫病名常一字多義,同時指好幾種疾病。參考中醫古籍對於癬的記載,即可了解癬包含多種皮膚病,筆者簡單歸納如下:
1.依外形命名的癬:「牛皮癬」指皮膚病像牛頸子的皮,又厚又 堅韌(圖1);「金錢癬」指皮膚病的外形圓圓的,似銅錢(圖2、3);「乾癬」為患處乾燥,抓了有白屑的皮膚病。
2.依發病時間命名的癬:「奶癬」指於小孩哺乳期間所發生的皮膚病(圖4)。
3.依病程命名的癬:「頑癬」指頑固難醫的皮膚病。
4.依感染源命名的癬:「疥癬」為疥蟲感染所造成的皮膚病。
從西醫角度來看,上述具「癬」字的中醫病名包含了濕疹、黴菌感染、先天性皮膚病、皮膚寄生蟲疾病等不同的皮膚病。問題來了,雖然依癬的傳統用法,黴菌感染只是癬所含括的皮膚病之一,但早年西醫前輩將病名西譯中時,卻只限定黴菌感染性皮膚病(tinea)才能稱為「癬」,把廣義的病名局限於狹隘的範圍。
依中、西醫對「癬」不同定義,一位長慢性濕疹的病人說他長癬到底對還是不對,可出現截然不同的答案。照中醫定義,病人講的並沒有錯,因為他長的是古代稱為「牛皮癬」的皮膚病;可是依西醫定義,濕疹不屬於癬,病人說他長癬就錯了。
由於西醫對於癬的翻譯已無法改變,因此,當病人問:「我是不是長癬?」醫師須告知病人,癬的定義中、西有別。如為中醫用法的「癬」,此種癬包括多種皮膚病,但西醫則只認定黴菌感染性皮膚病才能稱之為癬。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台灣西醫借用中醫病名「乾癬」來稱呼英文病名為psoriasis的慢性皮膚病,但此病卻與黴菌感染無關,造成病人滿頭霧水,也讓醫師難以解釋病名。相形之下,大陸西醫把psoriasis翻譯為「銀屑病」,不僅符合臨床所見,也不會引起民眾誤解,高明多了。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