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科醫學會:中長效、高劑量應管制
一名30多歲年輕上班族,臉部常有刺痛灼熱感,自行擦中長效型類固醇藥膏緩解,且一天擦兩次以上,斷斷續續長達一年,後來不擦藥症狀更嚴重,醫師診斷是「皮膚類固醇戒斷症候群」藥物成癮,若不治療恐爛臉感染。
皮膚科醫學會理事長、長庚醫院皮膚科主任楊志勛表示,政府應該嚴格管制外用類固醇藥膏,不能讓一般民眾輕易購買使用,應該透過醫師看診後處方,若藥房可販售非處方藥,應該限制只提供劑量較少、短效的類固醇藥膏,而非中長效、高劑量的類固醇藥膏。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國際醫療美容醫學中心主任邱品齊表示,類固醇用得好就是好藥,用不好就可能有反效果、越擦越糟糕,學理上叫做外用類固醇藥膏「依賴」,不能叫做「成癮」;若患者自行擦類固醇藥膏長達半年都沒改善,最好就醫由醫師處方治療,或改變治療方式。
書田診所皮膚科醫師徐嘉琪表示,很多皮膚病不是看診一兩次就會好,是長期的慢性病,需要長時間治療,但很多患者失去耐心,自行在外買藥,以外用類固醇藥膏為例,若擦兩周沒有改善,就應該就醫治療。常有患者擦過類固醇藥膏後,皮膚表面看似狀況良好,實際卻嚴重刺痛、搔癢,就診時還隨身攜帶藥膏,告訴醫師「這條有效」。
楊志勛表示,坊間含類固醇藥膏隨手可得,患者有擦有好、沒擦就更嚴重,濫用情況普遍,不少民眾因此皮膚化膿、潰爛。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