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醫師出現白內障 眼科醫師:沒有人選擇健保全額給付
超音波乳化術 過熟反損角膜
過去治療白內障是以晶體囊外切除手術為主,將眼球黑白交界處切開,把「核」擠出,再置入人工水晶體,當「核」過軟,就不易擠出來,可能導致併發症,因此,通常要等到白內障硬化才進行手術。
但囊外切除手術切口太大且恢復期長,甚至術後容易有散光問題,矯正後患者幾乎都要配戴散光眼鏡。呂大文說,現今白內障手術以切口僅0.2公分左右「超音波乳化術」成為主流,利用超音波將「核」震碎、吸出,水晶體太硬,就須加大超音波能量,恐造成角膜內皮層損傷、角膜白化,絕不建議「過熟」才做手術。
呂大文說,白內障手術的最佳時機並非人人相同,醫師通常要評估患者年紀、生活狀態和職業,但一般建議「影響到日常生活」就要考慮,如上下樓梯、騎車看不清。目前健保規定視力0.4以下可進行矯正,但對於職業駕駛,或工作需要更佳視力者而言,視力0.4可能不夠用,每個人應視情況與醫師討論,找出最佳的治療時機。
不必看得精細 長者覺得沒差
馬偕紀念醫院眼科資深主治醫師王馨儀指出,過往白內障以長者為主,一般發生於50歲之後,水晶體隨著年齡漸長老化,主因與年紀跟職業較相關,有些長者因為覺得年紀大了,或是有些是家庭主婦、已退休人士等,覺得雖看得不夠清楚,但覺得不需精細也沒差,而晚就醫;另有一部分民眾總有白內障要「熟了」再開,其實非正確觀念。
新光醫院眼科主治醫師王元聖表示,白內障手術後不太會有併發症,頂多有部分患者會有眼睛乾的問題,但過幾天即會好轉,應注意的是「感染」問題。有些患者因生活習慣較差,術後未照醫囑或未點藥水,導致細菌感染,嚴重可能有失明風險。患者術後一周內若出現眼睛紅、刺痛感,或眼珠中有懸浮物等現象,請趕緊回診檢查,以免感染擴大。
當醫師出現白內障
職業需求 醫師都選自費片
台灣一年水晶體置換手術近22萬例,許多上了年紀的醫師也換過人工水晶體,但礙於專業形象,不願自暴過程。三軍總醫院青光眼科主任呂大文、中國醫學大學新竹附醫眼科主任陳瑩山都幫不少醫師同行換過水晶體,共同點為沒有人選擇健保全額給付特材,均是自付差額。
視力要求高 醫師選擇多焦
呂大文說,基於職業需求,醫師在視力要求上,比一般人還高,例如,看診時,必須看著螢幕、桌上病歷以及病人。如果是外科醫師,執行內視鏡手術時,視力須更精準,要求更好的立體感。因此,他幫過十幾名醫師開過白內障手術,沒人選擇健保全額給付的醫材。
呂大文指出,對於醫師來說,選擇自費醫材,費用不是問題,因為幾乎每個醫師都投保實支實付的醫療險,人工水晶體給付上限是十萬元,基於功能性考量,大部分醫師選擇多焦人工水晶體,但仍有少部分選擇單焦。
功能雖高強 卻非人人適應
呂大文說,有些醫師為了解決老花,曾經戴過多焦眼鏡,但很難適應,容易發暈。同樣道理,在選擇人工水晶體時,就不適合矯正老花的多焦點人工水晶體,因為還是可能面臨一樣的問題,只能選擇單焦水晶體。
幫四、五名同行動過白內障手術的陳瑩山說,「沒人用健保醫材」,至於選擇哪種自付差額的水晶體,則各有所好。其中一名牙科醫師選擇多焦點水晶體,但術後卻抱怨連連,原本以為換了昂貴的水晶體,看遠、看近全搞定,沒想到幫病人治療牙齒時,屬近距離用眼,加上工作時間長,反而覺得視線難以聚焦,眼睛容易疲勞,為此,上班時仍須戴上老花眼鏡。
近距離用眼 可能還須戴鏡
陳瑩山解釋,日常生活中,多焦點人工水晶體效果不錯,但不代表可以不用戴眼鏡,因為在面對很遠或很近的視力要求時,就可能吃力,例如,想看清楚一、二十公分內的距離的東西,還是必須戴上老花眼鏡。
陳瑩山指出,健保全額給付水晶體特材具有防紫外線、清晰以及校正近視度數等三大優點,足以應付一般民眾八成以上的視力需求。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視力模糊 走樓梯踩空 長者不知有白內障
白內障老翁踩空跌倒送急診 醫師:7大高危險群要注意
眼痠、脹是高眼壓還是青光眼?日常6招教你防範
不是點人工淚液就一定會好!緩解乾眼症4方式
視茫茫? 養眼這樣做/黃斑部病變教訓 眼睛疲勞就休息
可以戴隱形眼鏡去泡湯? 眼科醫師警告:嚴重恐導致失明!
小二童近視暴增百度 醫曝台灣小孩近視2尖峰時段
青光眼如何悄悄偷走你的視力?
控制青光眼 保有好視力
如何早期發現是最大課題 醫:4族群為青光眼高風險
青光眼患者 最好別進電影院?
一旦罹患青光眼 終生都須配合治療
眼壓高按壓眼球舒壓?眼科醫:一類人不建議
視力模糊、頭痛、想吐?小心急性青光眼發作
看書、彈琴太久也會視力惡化 眼科醫教7招日常護眼法
一天追完50集韓劇!30歲女眼前一片黑影 確診飛蚊症
眼睛有異物感 原來睫毛倒插
一天追劇50集 30歲女眼前飄黑影確診飛蚊症
治療乾眼症 脈衝光雷射及瞼板腺擠壓治療有效
眼壓正常視野卻持續惡化?醫:眼壓最高值大多在門診以外時間
只是「不喝冷飲」飛蚊症竟幾乎好了!中醫師8個超簡單撇步,不治療就能改善飛蚊症
眼壓正常不見得沒事!醫:多數青光眼患者沒自覺
14歲女學生突然斜視 奔波兩岸就醫終找出病因
羽球高速擊中 視力剩0.1急開刀
小心寒假作息不正常 學童近視飆升175度的恐怖數據
高速羽球傷人!高市男子被擊中 視力剩0.1急開刀
變胖壞處多一樁!有人胖到臉腫 致睫毛倒插傷角膜
頭痛欲裂以為長腦瘤!竟是視力小偷惹禍
黃斑部就像相機裡的底片!要修復,中醫師教:保養應從這裡開始
眼藥膏可以治療傷口、痘痘嗎? 眼科醫師這麼說
猜你喜歡
控血糖先吃菜再吃肉?專家揭正確進食順序:大部分人都做錯
7種大便型態代表什麼?醫:4種情況要當心,盡早就醫
痛風不能吃豆類製品?醫:限錯飲食對控制尿酸沒用!真正不能吃的是這些
如何讓大腦得到高效休息 腦神經科醫師給出這個建議
常嗆到是肌少症警訊!復健科醫一招讓口咽喉部肌肉更有力
女連忘密碼2日憂患「年輕型失智」 精神科醫師這樣說
脾胃虛百病生!脾胃不和,臉上4徵兆可看出
抗氧化、降脂又保肝 中醫教你不知道的陳皮吃法
洗髮精加水稀釋用更久?皮膚科醫揭「可怕下場」
手抖、行動慢…恐罹巴金森氏症,一張表自我檢測
小便顏色混濁、泡泡多…有問題嗎?7種尿液健康狀況,一次詳解
武則天養顏抗老第一方 中醫教你用西紅花降血脂
全台九萬人正在洗腎!日常一方式加速排除尿毒素
走另外一條路線回家…打破習以為常讓大腦更靈活!保持睿智的5項生活小事
別小看PTSD 太魯閣號事件 醫師:這三類是高危險群
清明節前後最容易犯春睏 中醫建議多吃2食材解疲勞
不只用在燒菜做飯!中醫教你生薑的防病藥茶方
2名6歲童發燒腹瀉!原來都有養小烏龜 真相大白了
快測量頸圍!男性>43、女性>38公分小心罹一疾病
高血糖引起肌肉不自主抽動!糖尿病診斷4標準,2項符合即確診
太魯閣號事故災難 醫師:勿傳遞傷亡者片斷故事博關注
84.5%國高中生睡眠過少 就寢、喚醒前父母先做這些事
肚子痛發生在各部位的原因不一樣 醫教分辨不同部位的腹痛
從眉毛竟可看出有沒有「免疫性疾病」!中醫師從7種眉型判斷你的身體健康
4歲男童右側腹股溝發現鼓起未就醫 1年後疼痛不適
容易怕冷又怕熱恐是糖尿病徵兆! 身體「3個非典型症狀」也要注意
40歲男為帕金森氏症所苦 深部腦刺激術助恢復生活
你又胃食道逆流了嗎?醫揪「常被忽略的傷胃習慣」,睡覺姿勢也有差
想到連假結束要上班就累?醫:做這四件事助收心
喝綠茶、咖啡改善中風早逝風險? 醫:須定期服藥回診
4種毛病腳痛 加鞋墊有助好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