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施靜茹/報導】
一位65歲婦人,年輕時就患有高度近視,雙眼度數介於1800度至2000度,過去曾接受雙眼白內障摘除併人工水晶體植入術,但近年視力模糊,兩眼都往內斜視,左眼甚至只能看到手在眼前晃動。
另一位53歲婦人,則是年幼時右眼斜視,合併有弱視,右眼近視2450度、散光375度,年紀漸長有高血壓,內斜視狀況更加嚴重,左眼也近視1400度,視力模糊到不得不就醫。
台北榮民總醫院眼神經科醫師王安國說,600度以上的高度近視者,眼軸拉長,且屈光度較高、眼底視網膜萎縮,患者容易眼睛疲勞、視力減退,或有飛蚊症,其中有人可能合併斜視,稱為「近視性固定斜視」,眼球轉動和看事物都受影響。
王安國表示,臨床以眼窩電腦斷層或磁振造影檢查,可發現患者眼球軸長較長,且眼球後端,由眼肌錐外上方脫垂而出,才造成眼球內下斜,無法轉動,嚴重者甚至無法向外轉出。
這類病人需採手術治療,國外在2004年有研究報告,可採用「改良式傑生手術」 (partial Jensen's operation),將上直肌與外直肌一半肌束固定,防止眼球後端,由眼肌錐外上方脫垂,避免傳統手術產生缺血併發症,續發青光眼或復發斜視。
北榮為這兩名婦人動此手術,其中65歲婦人術後3年未復發,健保也有給付。
醫師建議,預防近視,睡眠應充足,作息規律,避免熬夜,注意閱讀習慣,姿勢正確,照明良好,並定時讓眼睛休息,多從事戶外活動,如已有近視,應配戴合適眼鏡,以免度數增加。
【2010/04/27 聯合報】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