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的視力殺手 黃斑部病變
視網膜微血管滲漏 視覺扭曲
目前國內六十歲以上人口約20%罹患糖尿病,高居十大死亡率第四位,且年齡層逐漸往下降。振興醫院眼科部主治醫師許粹剛表示,糖尿病帶給人的傷害除了容易發生在心血管、腦血管以及腎臟,也可能發生在視網膜的細微血管上。
許粹剛指出,糖尿病病患因為胰臟中的胰島素分泌不足,導致血糖上升,長期造成視網膜微血管代謝不正常,出現滲漏、出血、阻塞等症狀,一旦滲漏到視力中心的黃斑部上,形成黃斑部水腫,可能使視覺變得模糊、扭曲、甚至會有黑影等情況。
積極控制血糖 定期眼底檢查
黃斑部位於視網膜的中心區域,是感光細胞聚集的地方,掌管精細視覺,將進入眼中的視覺轉換成有意義的資訊。許粹剛表示,嚴重的話,高血糖會使微細血管病變,導致視網膜缺氧,分泌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若遲遲沒有治療,時間一久,眼內便會長出許多新生血管,嚴重危害視力,甚至失明。
預防黃斑部病變的方法,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眼科主治醫師蔡景耀表示,首要是積極控制血糖,例如飲食控制、規律運動、正確用藥,一旦視力出現模糊、黑影和扭曲情形,盡速至眼科檢查。再來是定期進行眼底檢查,尤其有黃斑部水腫的患者,最好每一至三個月檢查一次。
三種治療方式 不是人人適合
目前黃斑部病變的治療方式有雷射、類固醇和手術,雷射雖然能減少滲漏,但大部分不能改善視力,且會有永久性的結痂等併發症;類固醇可以減少發炎反應、改善黃斑部水腫,但不適合白內障和青光眼患者,容易造成眼壓升高。
手術部分,不是每位病患都適合,還需視病灶位置決定,但術後容易有視網膜剝離等併發症。此外,在眼球內注射抗新生血管因子藥物是另一種治療方式,可以抑制新生血管增生,減少雷射和手術風險,最新劑型較長效且副作用低,目前健保採有條件給付。
多吃深綠蔬菜 吸收有害藍光
平日如何保養眼睛?陽明大學醫學院藥理學教授潘懷宗表示,從飲食中可以多攝取對眼睛有益的營養素,例如葉黃素和玉米黃素,每日攝取6至10毫克的葉黃素,建議多吃深綠色蔬菜如芥藍、菠菜等,有助於吸收對視力有害的藍光、紫外線,減少水晶體和視網膜的氧化。
潘懷宗說,維生素A可以幫助維持眼睛感光並增加夜視能力,建議每日攝取500至600微克,可從蛋黃、牛奶、胡蘿蔔、地瓜葉、紅薯等食物攝取,他建議多吃蔬菜類的食物較好,尤其糖尿病患者最好多吃菜、少吃澱粉,較能維持血糖平衡。
增加鋅攝取 藍紫食物抗氧化
鋅也是對眼睛有重要影響的營養素,鋅的每日攝取建議量為12至15毫克,它在貝類、魚蝦等海鮮類可見,或小麥、堅果、牛奶、蛋黃、瘦肉中,也都含有豐富的鋅。
潘懷宗說,藍紫色食物的天然色素,如花青素具有抗氧化能力,促進眼周微血管的循環、強化微血管彈性,可以多吃藍紫色食物像是茄子、櫻桃、藍莓、蔓越莓、葡萄、加州李等對眼睛有益。
醫師建議糖尿病人血糖控制標準
糖化血色素(HbA1c)<6.5或7%
血壓≦130/80mmHg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100mg/dL
資料來源╱蔡景耀醫師
製表╱張益華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3C看久眼睛過勞更加速老化!嚴重恐導致白內障、青光眼、黃斑部病變
眼睛很乾,吃葉黃素能改善嗎?專家授護眼6祕訣
翻白眼會視網膜剝離嗎?為何眼科醫師有不同說法
急性青光眼需緊急使用降眼壓藥物 醫揭關鍵症狀
青光眼初期無症狀,5大高風險族群留意!醫建議控眼壓點眼藥水最佳時機
青光眼惡化近25%雙眼失明 部分藥物恐誘發心臟病喪命
全身按摩半小時右眼頓失視力 急性青光眼作祟
年紀輕輕眼睛模糊誤以為近視 竟是早發性白內障!
清大教授研究 注音符號字太小恐提高近視率
黃斑部病變視力驟降 八旬翁循中醫療法重拾歡樂
低溫乾燥+長時追劇 乾眼症病人增3成
低溫乾燥+長時追劇 眼睛乾癢病人約增3成
51歲婦人角膜發炎難以睜眼 醫:使用3C時間太長導致
呵護靈魂之窗 天天一綠一紅+熱敷按摩養成護眼習慣
長輩婉拒外出不是體力差 醫師曝可能跟這細節有關
健保大數據/109年白內障就醫件數5大院所
健保大數據/白內障手術特色院所
健保大數據/白內障手術自選人工水晶體 以單焦、非球面最多
健保大數據/白內障與糖尿病關連性最高 共病人數超過19萬人
白內障手術可能有哪些併發症?術後無法恢復如初可能有哪些原因?
原來我用很差的視力在開車!當眼科醫師也患白內障:拖延病情絕對是自討苦吃
有哪些症狀?一定要動手術治療嗎?6問題了解白內障
青光眼、白內障、黃斑部病變 醫:防3大眼疾,40歲起務必定期檢查!
導致失明因素排名第二!眼科醫詳解什麼是青光眼及如何妥善治療、保養
高慧君視線模糊因垂直斜視 眼科醫師指這幾類人都可能
白內障不治療可能失明!白內障手術後會復發嗎?
腎臟疾病可能引起視網膜出血…眼底檢查不止看眼睛,更與這幾種全身疾病有關
三高、空汙都入列!醫:黃斑部病變不再老年限定
5大高危險群定期視力檢查 眼壓正常也可能有青光眼
長時間玩3C產品 小三男童近視一年增3百度
猜你喜歡
漱口水刷牙前or刷牙後?牙醫師:多數人都用錯時機了,正確潔牙順序該這樣做
《高血壓》期刊研究顯示吃對蛋白質方式 可降低66%高血壓風險
你被大腸癌盯上了嗎?醫:出現6大警訊要注意,5大族群要當心!
常常便秘怎麼辦?成因有哪些?營養師教你從日常生活養成8個好習慣,讓便秘不再找上你!
美睡眠醫學會警告「睡前喝5飲品」恐讓整夜睡不好!白開水也在內
忽略高血壓 40多歲科技經理腎萎縮須洗腎
咳嗽對身體影響有哪些?9種常見急性咳嗽原因,出現呼吸困難速就醫!
滿身膿疱 突發高燒 全身型膿疱性乾癬 食藥署核准恩慈療法 急性發作可望有解
【肺高壓】喘、咳、血、腫、暈五症狀,原因可能是肺動脈高壓,你沒聽過的心臟癌症,嚴重恐猝死!
久咳不癒,中醫師教先判斷乾咳、熱咳、冷咳…4種茶飲緩解不適
遠離壞膽固醇!國內最新臨床指引公布 超標指數再加嚴
8旬老婦血管阻塞變象腿 機械除栓術讓雙腿復原
省兩千!6500劑黃熱病疫苗將屆效5月開放免費施打
肩頸疼痛懷疑確診?確診簡單2招拉筋 舒緩肩頸不求人
罹病12年服3種藥控糖無效 她後悔早該打胰島素
不喝酒就沒有脂肪肝?小心落入飲食陷阱!聰明吃、規律動,醫教4大預防秘訣
美國心臟協會揭關鍵時期:站立血壓高於坐姿 心臟病風險多2倍
母親節提醒媽媽做預防骨質疏鬆健康檢查!醫師揭5大骨鬆危險因子跟5種保持骨骼健康的方法
老婦腹痛但因疫情不敢住院 病情加劇發現罕見小腸穿孔
6歲童染疫後退燒卻雙腳劇痛 就醫才知併發橫紋肌溶解症
退化性髖關節炎 震波療效佳
孩子抽搐 病毒性腦炎、熱痙攣怎麼分辨?
擔心染疫睡不好?中醫師教穴道按摩3重點,身體放鬆改善失眠
4歲女童突然肚子痛和呼吸急促 檢查竟是嚴重氣喘
一走就喘、乾咳不停 檢查發現肺比身體老20歲
背痛未必是肌肉筋膜問題,痛到冒冷汗恐是主動脈剝離!8種情況速就醫
中風了手無力,適合使用「鏡像手」嗎?自評表幫你評估
主動脈剝離是高血壓患者的奪命殺手 醫詳解主動脈剝離成因、症狀及預防
坐車上山就會有影響 台大醫揭高山一日遊的心血管風險
春末乾眼症患者增多 中醫教以茶飲、按摩減緩不適
牙口不佳增失智風險近2倍 專家教如何評估缺牙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