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視雷射手術可同時矯正散光? 眼科醫師這樣說
在3C產品當道的世代,人手一機愈來愈普及的情況下,近視問題也隨之普遍,此時若又合併散光問題,則可能使視力更加模糊,如開車族在看交通號誌會有眩光出現、學生看黑板會模糊等,對生活影響甚鉅。不少人因而會選擇以近視雷射手術矯正視力,但近視合併散光者,一樣也可以使用近視雷射手術解決嗎?
近視合併散光 近視雷射手術ㄧ次解決
矯正近視可以配戴近視眼鏡,但美觀及便利性問題,卻往往為近視族帶來極大的困擾。有鑑於此,近視雷射手術應運而生,然而現今不少近視族都有合併散光的煩惱,其能在進行近視雷射手術時ㄧ併處理嗎?眼科診所廖家慶院長表示,散光可分為規則性散光以及不規則性散光,而絕大多數人所提及的散光,多半是眼角膜引起的規則性散光;換句話說,可以把規則性散光想像成是有角度的近視,因此可藉由雷射手術去改變眼角膜的弧度,達到矯正效果。近視跟散光是否能同步矯正的疑問,答案呼之欲出,是肯定的。
新型TransPRK與眼球零接觸 安全度高、併發症少
廖家慶院長指出,ㄧ般而言,治療散光與近視雷射手術過程無異,都可透過新式TrasnPRK角膜表層屈光雷射手術,不需掀角膜瓣,就能將角膜弧度削平,不僅可降低角膜基層組織的消耗,且術後角膜穩定度高,併發症也較少,能夠安全的改善度數回彈的問題。因此,即使沒近視或近視度數不高,但散光卻特別嚴重者,都可以透過近視雷射手術進行矯正;唯須特別注意的是,若經術前評估為不規則散光者,其因眼角膜歪斜造成,手術難度較高,故在手術時會搭配前導波測量,讓手術更加精準。
前導波儀器檢查 確保散光手術更精準
除此之外,廖家慶院長補充,大部分散光都可由近視雷射手術解決,但若經測量為高度不規則散光者,其可能為眼角膜病變所致,如圓錐角膜,較不宜貿然以近視雷射手術進行改善;若排除不規則散光,或高階像差所引起的視覺模糊情況,高度散光者只要在術前由前導波測量得到完整評估,即可展開近視雷射手術,解決長期困擾的散光問題。
術前須完整審慎評估 治療效果事半功倍關鍵
廖家慶院長強調,通常近視患者在接受近視雷射手術時,普遍會將散光問題在同一時間進行處理,雖其度數也會有回退的可能,但散光會隨著年齡、用眼習慣等而有所浮動;建議術前都應進行詳細的檢查,再與專業的眼科醫師諮詢,評估自己是否適合做雷射治療手術,才是治療效果事半功倍的關鍵,使視野看的更清晰!

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是由記者編採健康內容、醫藥新知為主題的健康媒體平台,致力於提供專業、即時、樂活的多元化資訊。「健康部落格」(http://healthnews.com.tw/blog/)邀請專業人士論述健康資訊,分享豐富的保健知識與服務,成為民眾獲取健康知識的首選網站。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怕染疫2年不敢回診追蹤 5旬男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防窺保護貼反而傷眼 眼科醫:眼睛痠痛時也不建議做護眼操
老花眼怎麼辦?如何保養?會得其他眼疾嗎?眼醫教用眼關鍵!
長針眼怎麼辦?醫:同處反覆出現小心惡性腫瘤,6招有助改善
3C看久眼睛過勞更加速老化!嚴重恐導致白內障、青光眼、黃斑部病變
眼睛很乾,吃葉黃素能改善嗎?專家授護眼6祕訣
翻白眼會視網膜剝離嗎?為何眼科醫師有不同說法
急性青光眼需緊急使用降眼壓藥物 醫揭關鍵症狀
青光眼初期無症狀,5大高風險族群留意!醫建議控眼壓點眼藥水最佳時機
青光眼惡化近25%雙眼失明 部分藥物恐誘發心臟病喪命
全身按摩半小時右眼頓失視力 急性青光眼作祟
年紀輕輕眼睛模糊誤以為近視 竟是早發性白內障!
清大教授研究 注音符號字太小恐提高近視率
黃斑部病變視力驟降 八旬翁循中醫療法重拾歡樂
低溫乾燥+長時追劇 乾眼症病人增3成
低溫乾燥+長時追劇 眼睛乾癢病人約增3成
51歲婦人角膜發炎難以睜眼 醫:使用3C時間太長導致
呵護靈魂之窗 天天一綠一紅+熱敷按摩養成護眼習慣
長輩婉拒外出不是體力差 醫師曝可能跟這細節有關
健保大數據/109年白內障就醫件數5大院所
健保大數據/白內障手術特色院所
健保大數據/白內障手術自選人工水晶體 以單焦、非球面最多
健保大數據/白內障與糖尿病關連性最高 共病人數超過19萬人
白內障手術可能有哪些併發症?術後無法恢復如初可能有哪些原因?
原來我用很差的視力在開車!當眼科醫師也患白內障:拖延病情絕對是自討苦吃
有哪些症狀?一定要動手術治療嗎?6問題了解白內障
青光眼、白內障、黃斑部病變 醫:防3大眼疾,40歲起務必定期檢查!
導致失明因素排名第二!眼科醫詳解什麼是青光眼及如何妥善治療、保養
高慧君視線模糊因垂直斜視 眼科醫師指這幾類人都可能
白內障不治療可能失明!白內障手術後會復發嗎?
猜你喜歡
國內驚見首例「猴痘」個案!會人傳人嗎?有哪些症狀?該如何預防?11個QA一次看懂
膽固醇多高才叫超標?醫師揭什麼情況下需要服用降膽固醇藥物
ELLE總編輯楊茵絜心臟衰竭過世!輕忽甲亢恐釀「甲狀腺風暴」,醫提醒:注意這些不典型症狀
男頻尿、夜尿留意攝護腺肥大!攝護腺功能?造成攝護腺肥大原因與如何預防
腳麻該怎麼改善、預防?醫指2大原因,3種情況盡早檢查!
獨/防猴痘不用第一代天花疫苗 竟有想不到的特殊用途
白天常常想睡覺?醫提醒當心可能與三高、心血管疾病有關
病毒傳染力很強!醫師詳解猴痘感染途徑、潛伏期及預防方式
從鞋底磨損看腳部健康!醫指6種情況代表該換鞋了
加強核心肌群預防下背痛 專家教怎麼練核心才正確
服用他汀類藥物能否改善動脈硬化進展?美國醫學會期刊研究解答
膝蓋痛只要休息就會好是錯誤觀念?專家:軟骨磨損更快
QA/與天花類似但傳染力較弱的新興傳染病「猴痘」,一般人如何預防?
確診住負壓病房 猴痘指引惹議
二尖瓣脫垂常伴隨心悸、胸悶 健保大數據揭常見10大共病
高血壓診斷標準修改至130/80 醫揭今年最新指引2重點
連戰傳因中風住院,靠她相助脫險!醫:7大中風危險因子,熟記FAST助判斷
首例猴痘侵台 林氏璧分析威脅不比新冠、但有1提醒
骨鬆未積極治療,腰疼竟脊椎骨折!術後10處裂縫
壯陽藥正確使用不掃興!醫:牢記4重點,不是吃越多越猛
人畜共通傳染病 變得更常見!新冠、猴痘之外 疫情恐還沒完
猴痘列第2類法定傳染病 須24小時內通報
排便後不要擦太乾淨 醫建議:擦到淡黃色就收手
常見「膽固醇迷思」你中幾個?醫破解:太低也非好事
糖尿病什麼應該吃、什麼不應該?專家教你讓血糖穩定也能吃飽的關鍵
猴痘侵台關鍵20天 台大醫:入侵社區後「傳播難斷根」
巴金森治療/長輩悶悶不樂又憂鬱 恐是巴金森病惡化徵兆?專家提醒:觀察細節揪出長者失能危機
糖友、腎友、免疫疾病患者 也要小心骨鬆危機及早檢測骨密度
常常皮膚癢竟是「身體發霉」?黴菌感染好不了有4關鍵,醫教6招預防
40歲二寶媽頻尿檢查不出異常 醫師發現這問題做雷射
苗栗女長期節食後猛吃高纖蔬菜 腹脹嘔吐掛急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