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男大學生打籃球時,吃到拐子,被巴到眼睛,居然視野缺損,視力變差,就醫檢查,原本就高度近視的他視網膜嚴重剝離,接受視網膜剝離手術,才挽回視力。
國泰新竹醫院眼科主任陳瑩山表示,高度近視、飛蚊症、糖尿病等患者,及開過白內障者,均為視網膜剝離的高危險族群,務必定期回診,避免劇烈碰撞。
該名大學生近視度數逾800度,合併飛蚊症,即使眼前常有異物感,但不以為意,暑假期間與朋友打籃球,被拐子手打到眼睛,當時一陣疼痛,沒多久視力逐漸變差。
到院檢查發現,該學生原本即有視網膜剝離問題,且屬於陳舊型剝離,從視網膜下方往上方剝離,因此,症狀並不沒想,但受到外力一撞,導致視網膜出現裂孔,造成上方視野缺損,屬於複雜性視網膜剝離。
眼科醫學會估計,一般人產生視網膜剝離率約千分之一,如為高度近視 (600度以上),發生率提高至10倍,台灣地區每年近2000人因視網膜剝離而就醫,其中1100人屬於複雜性視網膜剝離,術前須用「全氟碳化物液體」(重水),來撐住破損的視網膜,藉此縮短手術時間並提高手術成功率。
健保署科長周清蓮指出,藥物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共同擬訂會議日前同意將複雜性視網膜剝離手術時所需的重水納入健保給付,不過,每人每眼終身最多限制申報兩次。
台北榮總網膜科主任陳世真指出,視網膜剝離發生時,不會感到任何疼痛,但眼前一片黑影,看東西時影像扭曲變形、視力減退、閃爍光芒或色澤改變等,須盡速就醫治療,否則可能導致失明。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