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該不該立刻退燒?高燒不退會燒壞腦?醫師告訴你
每個人都有發燒的經驗,引起發燒的原因,有可能是一般感冒,但也有可能是身體出現問題的警訊。發燒時該不該立刻退燒?如果不退燒,會不會燒壞腦袋?除了吃退燒藥外,還有其他退燒的方法嗎?
書田診所家醫科主治醫師康宏銘表示,發燒在學理上主要為腦部下視丘有個體溫調節中樞,其平時對溫度會設定好一個點,當體內出現發炎或是感染時,即會釋放出一些物質,體溫調節中樞在受到這些物質的刺激後,即會調高體溫來回應,所以就開始發燒了。
很多人會問,發燒時該怎麼辦?要不要趕快退燒呢?康宏銘指出,發燒為一生理警訊,其背後是有原因的,適度的發燒對身體有利,其被視為可加速血液循環及免疫細胞的對抗反應,除非確定只是一般的感冒,否則不要急著退燒,因為醫師會無法得知,是致病源解除才退燒,或是因為服用退燒藥的關係才退燒,容易混淆對病情的判斷。
許多人發燒時急著退燒,理由是擔心燒過頭,腦袋會燒壞掉,其實這是錯誤的觀念。而會有這樣的觀念,要從「腦膜炎」這種疾病解釋起。所謂的腦膜炎,就是腦部受到外來的細菌、病毒感染,所造成的中樞神經系統發炎,由於小朋友腦血管的發展還沒完全成熟,因此容易讓病菌入侵,一旦受到感染,就有可能產生併發症或後遺症,包括智能障礙及行動不便等,在過去醫療水準及環境衛生比較不發達的年代,才會有這些不幸的病例發生,可是因為腦膜炎的臨床症狀之一就是發燒,所以會造成許多人的錯誤觀念,認為發燒會把頭殼燒壞掉。
不過,要特別注意的是,下視丘雖然要讓身體處於發燒狀態,但仍不至於太高,因為發燒時會增加氧氣消耗量及心、肺的負擔,一般還是會控制在低於39℃左右,很少超過41.5℃,如果有溫度超過的現象,通常是中暑或毒物藥物,所造成體溫調節功能失常,這時候就要趕緊送醫治療了,因為當體溫超過42℃,就會對體內細胞造成傷害。
延伸閱讀:
發燒別急著吃退燒藥! 分3階段處置才能加速康復
一人中標全家遭殃! 感染諾羅病毒其他人該如何自保?

常春月刊
《常春月刊》自1983年創刊以來,一直以讀者信賴的家庭醫師自詡,內容由醫藥記者專訪各大醫院知名醫師,緊扣趨勢的議題、權威嚴謹的內容,文字淺顯易懂卻又不失專業,不但能讓讀者獲取最新醫藥保健常識與訊息,也深獲醫藥界的肯定。
《常春月刊》官網:https://www.ttvc.com.tw/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過敏性鼻炎半年不好?竟是腫瘤作崇!手術後逆轉人生
快篩陰性卻嗅覺異常?小心是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
慢性鼻竇炎讓他不只失去嗅覺還喪失聽覺 險些沒了工作
咳嗽對身體影響有哪些?9種常見急性咳嗽原因,出現呼吸困難速就醫!
打疫苗耳鳴?63歲男突發性耳聾 機率少醫師建議先評估
BB彈卡幼童耳內難取出 醫師用「迴紋針」拆彈
婦誤吞牙刷卡在食道 內視鏡取出
醫護都聽傻...屏東1婦誤吞18公分牙刷 屏基急做胃鏡取出
這種喉嚨痛險要命!40歲男連呼吸都費力掛急診救回一命
男性因呼吸中止症影響勃起 大林慈濟團隊找到解方
感冒喉嚨痛不用看醫生?一圖看感冒三階段飲食 舒緩不適症狀
嘴破、舌頭破未必是小事!醫:3種情況盡早就醫
舌頭無力會致睡眠呼吸中止症 專家教你訓練口咽肌
她鼻塞到黏膜肥厚像長息肉 吃藥也難好...動手術治癒
80歲老翁咳嗽假牙掉入咽喉 竟因頸部骨刺救了一命
微創治療睡眠呼吸中止症 女企業主管重拾夫妻恩愛
你的打呼是正常或具有危險性?專家教你自我檢測
鼻毛別用拔的!耳鼻喉科醫教4觀念妥善修剪鼻毛
跟長輩溝通有困難,當心是聽力退化!專家:做好3招溝通技巧,讓長輩看懂聽懂更無礙
戴口罩難判讀 聽損裝電子耳 重獲新「聲」
今天是國際愛耳日 醫籲突發性耳聾不可輕忽
疫情另類受害者!聽損教授裝電子耳開心迎新「聲」
抗焦慮藥物 緩解慢性眩暈
為何口臭自己聞不到?醫揭密口臭元凶及改善方式
長輩聽力變差別忽視,當心加速失智症的發生!醫:按照聽力分貝挑選助聽器或人工電子耳
夜咳 咳出黃痰 竟是鼻竇炎作怪
2歲女童間歇鼻血鼻孔內黑頭鑽動 就醫確診鼻蛭作怪
夜咳又常咳出黃痰別再以為是肺病 當心是鼻竇炎上身
過敏鼻塞怎麼辦,自行購買鼻噴劑可緩解?「3類鼻噴劑」當心用錯恐愈用愈惡化!
耳悶、耳脹怎麼辦?耳鼻喉科醫教正壓動作6招解除
猜你喜歡
國內驚見首例「猴痘」個案!會人傳人嗎?有哪些症狀?該如何預防?11個QA一次看懂
膽固醇多高才叫超標?醫師揭什麼情況下需要服用降膽固醇藥物
膝蓋痛只要休息就會好是錯誤觀念?專家:軟骨磨損更快
ELLE總編輯楊茵絜心臟衰竭過世!輕忽甲亢恐釀「甲狀腺風暴」,醫提醒:注意這些不典型症狀
男頻尿、夜尿留意攝護腺肥大!攝護腺功能?造成攝護腺肥大原因與如何預防
腳麻該怎麼改善、預防?醫指2大原因,3種情況盡早檢查!
副總統賴清德椎間盤手術一天出院、免穿背架 名醫解析原因
獨/防猴痘不用第一代天花疫苗 竟有想不到的特殊用途
白天常常想睡覺?醫提醒當心可能與三高、心血管疾病有關
從鞋底磨損看腳部健康!醫指6種情況代表該換鞋了
服用他汀類藥物能否改善動脈硬化進展?美國醫學會期刊研究解答
QA/與天花類似但傳染力較弱的新興傳染病「猴痘」,一般人如何預防?
確診住負壓病房 猴痘指引惹議
二尖瓣脫垂常伴隨心悸、胸悶 健保大數據揭常見10大共病
連戰傳因中風住院,靠她相助脫險!醫:7大中風危險因子,熟記FAST助判斷
常見「膽固醇迷思」你中幾個?醫破解:太低也非好事
高血壓診斷標準修改至130/80 醫揭今年最新指引2重點
壯陽藥正確使用不掃興!醫:牢記4重點,不是吃越多越猛
病毒傳染力很強!醫師詳解猴痘感染途徑、潛伏期及預防方式
首例猴痘侵台 林氏璧分析威脅不比新冠、但有1提醒
骨鬆未積極治療,腰疼竟脊椎骨折!術後10處裂縫
不可忽視的慢性病:骨鬆,輕忽恐增長照負擔
人畜共通傳染病 變得更常見!新冠、猴痘之外 疫情恐還沒完
猴痘列第2類法定傳染病 須24小時內通報
糖尿病什麼應該吃、什麼不應該?專家教你讓血糖穩定也能吃飽的關鍵
巴金森治療/長輩悶悶不樂又憂鬱 恐是巴金森病惡化徵兆?專家提醒:觀察細節揪出長者失能危機
猴痘侵台關鍵20天 台大醫:入侵社區後「傳播難斷根」
打呼聲突然不見了?醫教4招觀察睡眠呼吸中止症,防死亡風險
加強核心肌群預防下背痛 專家教怎麼練核心才正確
常常皮膚癢竟是「身體發霉」?黴菌感染好不了有4關鍵,醫教6招預防
苗栗女長期節食後猛吃高纖蔬菜 腹脹嘔吐掛急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