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鼻血要抬頭還是低頭?要捏哪?3個NG止血方式恐讓你流更多
止鼻血,關鍵在出血位置
賴耳鼻喉科診所主治醫師 賴盈達醫師表示,流鼻血常常是因為鼻癢、鼻塞、流鼻水等戳揉鼻子時無意間使力過度、或者塞衛生紙、擤鼻涕等傷害到鼻前庭(鼻黏膜前端)。鼻前庭的血管非常多,所以在上述這些情況造成鼻前庭傷害、破皮時,就有可能會大量出血,也就是流鼻血。這也是為什麼流鼻血最常出現在過敏的人身上,因為止鼻癢的諸多動作都容易傷害到鼻黏膜。
常見NG止血方式
1.捏鼻樑
大家應該從小到大都聽過,流鼻血時要捏住鼻樑,這是一個非常令醫師困惑的方式「不對吧?下面留血怎麼會捏上面?」。醫師表示,止血時壓的位置非常重要,如前面所述,流鼻血時通常是鼻前庭的位置出血,所以當然是要壓鼻翼。
2.往後仰、低頭
流鼻血時要記住頭不要往後仰、也不要低頭。頭若往後仰,血會留到喉嚨裡,可能會造成噁心、刺激感。若往前低頭,反而可能會造成流血量更多,畢竟「水往低處流」。
3.塞衛生紙
許多人在流鼻血的時候會塞衛生紙來止血,醫師是不大建議這麼做的。因為通常流鼻血時鼻前庭就已經處於破皮的狀態,而塞衛生紙可能會有質料較為粗糙、力道不對、方向錯誤等狀況,造成破皮的黏膜二度傷害,導致血流更多。
正確的止血方式
1.豎起大拇指
2.用力壓住鼻翼5~10分鐘(可兩邊同時壓住)
3.保持頭呈現水平狀態
不論大人或小孩,遇流鼻血時不用慌張,因為雖然看起來很多,但是是鼻黏膜出血,其實並不會很嚴重。而做好上述的基本止血後,能就近尋找醫師做相關檢查是最好的。
【本文出處,更多資訊請上《每日健康》、《每日健康》粉絲團。】

每日健康
致力推廣生活化的健康資訊平台
擁有全台最豐富健康社群影音內容
國內外健康生活資訊一網打盡
訂閱每日健康,全家人日日保健康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嚇人!使用潮濕棉花棒掏耳朵 工人耳道長黴菌
食物卡在喉嚨怎麼辦? 急診醫教正確自救法
沾到枕頭就秒睡 30歲男因這問題愈睡愈累
唱歌唱到喉嚨痛? 4食物少吃避免增加聲帶負擔
喉嚨有痰要咳出來嗎?醫提點正確做法
聲音6跡象恐出賣你的年齡!說話大聲、說太快都NG
打鼾是身體警訊 十大死因九項與此有關
喉嚨痛不一定是感冒!耳鼻喉科醫:幾種喉嚨痛別輕忽
醫病天地/鼻竇炎引發 國中生險失明
哈啾不斷、鼻水一直流好困擾 醫師教你如何治療過敏性鼻炎!
男罹下咽腫瘤不治療 腫瘤塞滿咽喉無法進食呼吸險致命
巧克力比咳嗽藥水更能止咳?專家教你怎麼吃最有效!
罹患過敏性鼻炎的人較容易感冒? 耳鼻喉科醫揭兩者「症狀差異」
國小女童滿口蛀牙還膿傷 竟是「鼻噴劑」惹禍
秋冬是好發季節!單側聽覺突然喪失 跟免疫力下降有關
用了鼻噴劑竟然開始流鼻血!藥師揭「1個小動作」就能降低副作用
扁桃腺腫痛不可忽視 護理師:有症狀要趕緊就醫
天冷、壓力大耳鳴就發作?當心自律神經失調!醫:先看這2科找病因
連熬二天夜趕年終報告 40餘歲男差點喪失聽力
無喉患者/復聲者聯盟助「再聲」 經費拮据
無喉患者/一字一字學發音 食道語練兩年才串成句
無喉患者/人生像被拆掉喇叭 「無喉人」辛酸
又地震了嗎?三種疾病引起暈眩要掛急診查明
醫藥天地/長期用鼻噴劑 鼻塞更嚴重
醫病天地/眩暈又手腳無力 36歲女腦瘤
空品不佳加上溫差大!過敏、慢性呼吸道疾病病患多2成
女口臭2年!連男友都拒絕接吻 醫揪真相嘆「這難以察覺」
女大生唾液腺結石下巴腫如蛙 內視鏡術不留疤還她自信
鼻子常聞到魚腥味? 醫警告「這病」和感冒、過敏相似
健保大數據/108年眩暈治療統計10大院所
猜你喜歡
專家帶來天大的好消息:2025年這種疾病會消失不見
莊昕悅營養師/影響血糖的食物放後面…掌握5原則 糖友照樣嗑大餐
愛吃5食物恐讓胃食道逆流加劇!餐後1動作助緩解
40歲以後如何防止血管硬化?醫師分享6撇步讓血管變年輕
健檢常忽略腦血管檢查 醫:50歲以上民眾要做
重訓盛行 姿勢錯誤 退化性關節炎患者飆升
改善便秘、排解毒素 必知4大類膳食纖維資優生!
便秘拖久腸潰瘍恐要命?醫:6纖維蔬果、床上翻滾助排便
拉肚子變瘦是因排掉宿便?醫:當心「代誌大條」
數羊、睡八小時都NG!日本醫學教授破除七大「睡眠迷思」
腎不好不能吃香蕉?醫師點名傷腎地雷:止痛藥、不明中草藥保健品少碰
男生脫褲後嚇傻人?泌尿科醫曝這款驚嚇度5顆星:只能剁掉
男子挺台灣鳳梨大口吃 鳳梨卡食道差點窒息緊急就醫
長期頭暈千萬不可輕忽 合併8大症狀可能患重大疾病
一天追完50集韓劇!30歲女眼前一片黑影 確診飛蚊症
少女「抽菸加一天一罐汽水」牙齒發黑爛光 網友嚇:該刷牙了
輕熟女成月亮臉!3個月飆胖16公斤 北榮搶救腦內風暴
頸椎病來得早又難好!醫:穩定頸椎才治本
預知腦中的不定時炸彈「腦動脈瘤」 專家建議做1事!
一天放幾次屁正常?胃腸科醫師:不放屁才要當心!5建議觀察
60歲血壓忽高忽低 這原因讓他按時服藥無效
下背痛、坐骨神經痛如何舒緩? 物理治療師教坐椅子就能做的「簡易動作」
退化性關節炎年輕化 醫師:好發年齡提前至4、50歲
下肢「1徵兆」恐是心臟衰竭!醫:初期症狀難發現
打呼易增中風、心肌梗塞風險!醫教側睡等6招助改善
阿嬤用雙磷酸鹽類藥物治骨鬆 一轉身兩大腿竟骨折
高血壓男劇烈腹痛急送醫 患「腸中風」放支架救命
愛吃甜食、油炸物易得糖尿病? 醫揭「關鍵原因」:小心還會傳給下一代
發脾氣就是不理性?行為學家解析「憤怒的10 種成分」:那些躲在怒氣背後的真實情緒
1歲半童95%燙傷「皮膚都掉到地上」經歷50次手術仍笑口常開
你以為你很瘦嗎?這個器官胖起來,恐增加死亡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