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新生報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台灣新生報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台北報導】
有一位在國外攻讀研究所的女學生因為課業壓力太大,加上熬夜、作息不正常,竟然出現耳鳴、暈眩等症狀,回台就醫發現,她的內耳、外耳血管都收縮起來,影響到三半規管,內耳淋巴也水腫,所以才會有這些症狀。
台北市中山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李宏信表示,眩暈病因包括耳朵末梢神經收縮、內耳淋巴水腫等,有無耳鳴是重要參考、診斷指標。
李宏信醫師指出,眩暈症患者接受醫師打針、藥物治療後,病情往往很快獲得控制,不過病因若持續存在,患者日後還是無法擺脫眩暈之苦,患者一定要遵從醫囑,耐心服藥,治療時間至少需要三個月到半年;維生素B群也可幫助滋養神經。至於病情嚴重的病人,可能需要內耳前庭開刀、引流,使內耳淋巴減壓。
‧退休節儉夫妻擁2千萬「開始大手筆花錢」兒以為遇詐騙 實情令人欣慰
‧業務退休準備「20萬夏威夷旅行」慰勞妻子遭狠打臉…最終人財兩失
‧80歲現役醫師為何不和妻子一起散步?他曝真實原因:更有助健康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