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光、CT到核磁共振都照不出來 找不到原因的眩暈怎麼辦?
最近有朋友建議王伯伯去看耳鼻喉科,「耳鼻喉科醫師也能看頭暈?」他半信半疑掛號,醫師診斷他有耳石脫落症,當下立即進行耳石復位術。治療結束後,王伯伯暈了好幾年的頭,竟然好多了,人也能穩穩走出診間,不再需要家人攙扶。
症狀陣發性 暈到噁心、嘔吐
國軍高雄總醫院耳鼻喉科主任袁建漢表示,在診治周邊性眩暈前,必須先透過問診釐清「暈」與「眩」的不同,一般頭暈常是頭重腳輕、漂浮感等不適症狀,但若「感覺四周的景物在搖晃」或是「感覺自己像陀螺一樣旋轉」時,醫師便會以「眩暈」一詞來概括描述。
國軍高雄總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邱文耀指出,眩暈症主要分為「中樞性眩暈」及「周邊性眩暈」,前者與椎基底動脈血液循環不佳、血管硬化或狹窄相關,症狀發作時常持續幾天甚至幾周;後者則屬陣發性,發作時間依疾病類型,可能從幾秒鐘到幾小時,症狀包括天旋地轉、惡心、嘔吐等,且會隨著身體姿勢改變發生眩暈,不僅無法站穩,有時連坐都坐不住。
袁建漢解釋,耳朵除了接收聲音,也掌管人類前庭系統,能察覺身體移動及旋轉等動作,以維持身體平衡,一旦前庭系統異常,指標症狀便是眩暈。
耳石脫落症
病因:長輩們發生周邊性眩暈,有很大一部分與內耳疾病或退化相關,耳石脫落症是臨床上最常見的,大約占三成。患者可能因車禍外傷或受到極大撞擊,導致原本在橢圓囊內的耳石跑進半規管,因而影響到平衡功能,進而引發眩暈。
治療:耳石脫落患者治療上會採取耳石復位術,先讓病人躺下,醫師觀察其「眼震」,也就是眼球轉動的方式,隨之調整頭部角度,讓耳石回到原本的橢圓囊中,約八成患者經一、兩次治療後就有改善。
梅尼爾氏症
病因:主要是因內耳構造發生水腫,進而壓迫聽神經和平衡神經,會有耳鳴、聽力受影響等情況。
治療:需朝預防水腫進行,包括避免吃太鹹,調整生活作息,不要太疲勞、給自己太多壓力等。
偏頭痛性眩暈
病因:以有偏頭痛病史的患者為主,主要因內耳血管壁收縮舒張失調,導致神經牽扯引發頭痛,會不斷反覆發作。
治療:給予血液循環或穩定血管藥物舒緩症狀。
內耳發炎
病因:邱文耀說,急診常接觸到的「迷路炎(內耳發炎)」,也屬周邊性眩暈的一種。
治療:只能採取症狀療法,給予止暈藥、打點滴後,等待症狀緩解。
找不到原因的暈
器官退化也會暈 肌耐力找回平衡感
臨床上有些病人可能找不到眩暈的原因。邱文耀表示,周邊性眩暈診斷的困難在於,許多人在到耳鼻喉科確診前,都是先從其他科看起,偏偏這種眩暈「X光、電腦斷層到核磁共振都照不出來。」所幸臨床上有八成病人經過醫師詳細問診,了解其發作型態後,都可以找到病因。
邱說,有時病患只是因高齡、器官退化,造成本體感覺的神經反射變差,平衡功能也跟著不好,產生眩暈感。有的只要做一陣子肌耐力訓練,找回肌力和平衡感後,眩暈問題也不藥而癒。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過敏性鼻炎半年不好?竟是腫瘤作崇!手術後逆轉人生
快篩陰性卻嗅覺異常?小心是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
慢性鼻竇炎讓他不只失去嗅覺還喪失聽覺 險些沒了工作
咳嗽對身體影響有哪些?9種常見急性咳嗽原因,出現呼吸困難速就醫!
打疫苗耳鳴?63歲男突發性耳聾 機率少醫師建議先評估
BB彈卡幼童耳內難取出 醫師用「迴紋針」拆彈
婦誤吞牙刷卡在食道 內視鏡取出
醫護都聽傻...屏東1婦誤吞18公分牙刷 屏基急做胃鏡取出
這種喉嚨痛險要命!40歲男連呼吸都費力掛急診救回一命
男性因呼吸中止症影響勃起 大林慈濟團隊找到解方
感冒喉嚨痛不用看醫生?一圖看感冒三階段飲食 舒緩不適症狀
嘴破、舌頭破未必是小事!醫:3種情況盡早就醫
舌頭無力會致睡眠呼吸中止症 專家教你訓練口咽肌
她鼻塞到黏膜肥厚像長息肉 吃藥也難好...動手術治癒
80歲老翁咳嗽假牙掉入咽喉 竟因頸部骨刺救了一命
微創治療睡眠呼吸中止症 女企業主管重拾夫妻恩愛
你的打呼是正常或具有危險性?專家教你自我檢測
鼻毛別用拔的!耳鼻喉科醫教4觀念妥善修剪鼻毛
跟長輩溝通有困難,當心是聽力退化!專家:做好3招溝通技巧,讓長輩看懂聽懂更無礙
戴口罩難判讀 聽損裝電子耳 重獲新「聲」
今天是國際愛耳日 醫籲突發性耳聾不可輕忽
疫情另類受害者!聽損教授裝電子耳開心迎新「聲」
抗焦慮藥物 緩解慢性眩暈
為何口臭自己聞不到?醫揭密口臭元凶及改善方式
長輩聽力變差別忽視,當心加速失智症的發生!醫:按照聽力分貝挑選助聽器或人工電子耳
夜咳 咳出黃痰 竟是鼻竇炎作怪
2歲女童間歇鼻血鼻孔內黑頭鑽動 就醫確診鼻蛭作怪
夜咳又常咳出黃痰別再以為是肺病 當心是鼻竇炎上身
過敏鼻塞怎麼辦,自行購買鼻噴劑可緩解?「3類鼻噴劑」當心用錯恐愈用愈惡化!
耳悶、耳脹怎麼辦?耳鼻喉科醫教正壓動作6招解除
猜你喜歡
國內驚見首例「猴痘」個案!會人傳人嗎?有哪些症狀?該如何預防?11個QA一次看懂
膽固醇多高才叫超標?醫師揭什麼情況下需要服用降膽固醇藥物
打過牛痘或水痘疫苗能防猴痘嗎? 醫師給答案
膝蓋痛只要休息就會好是錯誤觀念?專家:軟骨磨損更快
ELLE總編輯楊茵絜心臟衰竭過世!輕忽甲亢恐釀「甲狀腺風暴」,醫提醒:注意這些不典型症狀
男頻尿、夜尿留意攝護腺肥大!攝護腺功能?造成攝護腺肥大原因與如何預防
腳麻該怎麼改善、預防?醫指2大原因,3種情況盡早檢查!
獨/防猴痘不用第一代天花疫苗 竟有想不到的特殊用途
副總統賴清德椎間盤手術一天出院、免穿背架 名醫解析原因
從鞋底磨損看腳部健康!醫指6種情況代表該換鞋了
服用他汀類藥物能否改善動脈硬化進展?美國醫學會期刊研究解答
QA/與天花類似但傳染力較弱的新興傳染病「猴痘」,一般人如何預防?
白天常常想睡覺?醫提醒當心可能與三高、心血管疾病有關
確診住負壓病房 猴痘指引惹議
二尖瓣脫垂常伴隨心悸、胸悶 健保大數據揭常見10大共病
連戰傳因中風住院,靠她相助脫險!醫:7大中風危險因子,熟記FAST助判斷
常見「膽固醇迷思」你中幾個?醫破解:太低也非好事
壯陽藥正確使用不掃興!醫:牢記4重點,不是吃越多越猛
高血壓診斷標準修改至130/80 醫揭今年最新指引2重點
首例猴痘侵台 林氏璧分析威脅不比新冠、但有1提醒
骨鬆未積極治療,腰疼竟脊椎骨折!術後10處裂縫
不可忽視的慢性病:骨鬆,輕忽恐增長照負擔
人畜共通傳染病 變得更常見!新冠、猴痘之外 疫情恐還沒完
猴痘列第2類法定傳染病 須24小時內通報
糖尿病什麼應該吃、什麼不應該?專家教你讓血糖穩定也能吃飽的關鍵
巴金森治療/長輩悶悶不樂又憂鬱 恐是巴金森病惡化徵兆?專家提醒:觀察細節揪出長者失能危機
打呼聲突然不見了?醫教4招觀察睡眠呼吸中止症,防死亡風險
猴痘侵台關鍵20天 台大醫:入侵社區後「傳播難斷根」
常常皮膚癢竟是「身體發霉」?黴菌感染好不了有4關鍵,醫教6招預防
苗栗女長期節食後猛吃高纖蔬菜 腹脹嘔吐掛急診
不明原因發燒是感染或罹癌?感染科醫師教你區別關鍵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