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光、CT到核磁共振都照不出來 找不到原因的眩暈怎麼辦?
最近有朋友建議王伯伯去看耳鼻喉科,「耳鼻喉科醫師也能看頭暈?」他半信半疑掛號,醫師診斷他有耳石脫落症,當下立即進行耳石復位術。治療結束後,王伯伯暈了好幾年的頭,竟然好多了,人也能穩穩走出診間,不再需要家人攙扶。
症狀陣發性 暈到噁心、嘔吐
國軍高雄總醫院耳鼻喉科主任袁建漢表示,在診治周邊性眩暈前,必須先透過問診釐清「暈」與「眩」的不同,一般頭暈常是頭重腳輕、漂浮感等不適症狀,但若「感覺四周的景物在搖晃」或是「感覺自己像陀螺一樣旋轉」時,醫師便會以「眩暈」一詞來概括描述。
國軍高雄總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邱文耀指出,眩暈症主要分為「中樞性眩暈」及「周邊性眩暈」,前者與椎基底動脈血液循環不佳、血管硬化或狹窄相關,症狀發作時常持續幾天甚至幾周;後者則屬陣發性,發作時間依疾病類型,可能從幾秒鐘到幾小時,症狀包括天旋地轉、惡心、嘔吐等,且會隨著身體姿勢改變發生眩暈,不僅無法站穩,有時連坐都坐不住。
袁建漢解釋,耳朵除了接收聲音,也掌管人類前庭系統,能察覺身體移動及旋轉等動作,以維持身體平衡,一旦前庭系統異常,指標症狀便是眩暈。
耳石脫落症
病因:長輩們發生周邊性眩暈,有很大一部分與內耳疾病或退化相關,耳石脫落症是臨床上最常見的,大約占三成。患者可能因車禍外傷或受到極大撞擊,導致原本在橢圓囊內的耳石跑進半規管,因而影響到平衡功能,進而引發眩暈。
治療:耳石脫落患者治療上會採取耳石復位術,先讓病人躺下,醫師觀察其「眼震」,也就是眼球轉動的方式,隨之調整頭部角度,讓耳石回到原本的橢圓囊中,約八成患者經一、兩次治療後就有改善。
梅尼爾氏症
病因:主要是因內耳構造發生水腫,進而壓迫聽神經和平衡神經,會有耳鳴、聽力受影響等情況。
治療:需朝預防水腫進行,包括避免吃太鹹,調整生活作息,不要太疲勞、給自己太多壓力等。
偏頭痛性眩暈
病因:以有偏頭痛病史的患者為主,主要因內耳血管壁收縮舒張失調,導致神經牽扯引發頭痛,會不斷反覆發作。
治療:給予血液循環或穩定血管藥物舒緩症狀。
內耳發炎
病因:邱文耀說,急診常接觸到的「迷路炎(內耳發炎)」,也屬周邊性眩暈的一種。
治療:只能採取症狀療法,給予止暈藥、打點滴後,等待症狀緩解。
找不到原因的暈
器官退化也會暈 肌耐力找回平衡感
臨床上有些病人可能找不到眩暈的原因。邱文耀表示,周邊性眩暈診斷的困難在於,許多人在到耳鼻喉科確診前,都是先從其他科看起,偏偏這種眩暈「X光、電腦斷層到核磁共振都照不出來。」所幸臨床上有八成病人經過醫師詳細問診,了解其發作型態後,都可以找到病因。
邱說,有時病患只是因高齡、器官退化,造成本體感覺的神經反射變差,平衡功能也跟著不好,產生眩暈感。有的只要做一陣子肌耐力訓練,找回肌力和平衡感後,眩暈問題也不藥而癒。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嚇人!使用潮濕棉花棒掏耳朵 工人耳道長黴菌
食物卡在喉嚨怎麼辦? 急診醫教正確自救法
沾到枕頭就秒睡 30歲男因這問題愈睡愈累
唱歌唱到喉嚨痛? 4食物少吃避免增加聲帶負擔
喉嚨有痰要咳出來嗎?醫提點正確做法
聲音6跡象恐出賣你的年齡!說話大聲、說太快都NG
打鼾是身體警訊 十大死因九項與此有關
喉嚨痛不一定是感冒!耳鼻喉科醫:幾種喉嚨痛別輕忽
醫病天地/鼻竇炎引發 國中生險失明
哈啾不斷、鼻水一直流好困擾 醫師教你如何治療過敏性鼻炎!
男罹下咽腫瘤不治療 腫瘤塞滿咽喉無法進食呼吸險致命
巧克力比咳嗽藥水更能止咳?專家教你怎麼吃最有效!
罹患過敏性鼻炎的人較容易感冒? 耳鼻喉科醫揭兩者「症狀差異」
國小女童滿口蛀牙還膿傷 竟是「鼻噴劑」惹禍
秋冬是好發季節!單側聽覺突然喪失 跟免疫力下降有關
用了鼻噴劑竟然開始流鼻血!藥師揭「1個小動作」就能降低副作用
扁桃腺腫痛不可忽視 護理師:有症狀要趕緊就醫
天冷、壓力大耳鳴就發作?當心自律神經失調!醫:先看這2科找病因
連熬二天夜趕年終報告 40餘歲男差點喪失聽力
無喉患者/復聲者聯盟助「再聲」 經費拮据
無喉患者/一字一字學發音 食道語練兩年才串成句
無喉患者/人生像被拆掉喇叭 「無喉人」辛酸
又地震了嗎?三種疾病引起暈眩要掛急診查明
醫藥天地/長期用鼻噴劑 鼻塞更嚴重
醫病天地/眩暈又手腳無力 36歲女腦瘤
空品不佳加上溫差大!過敏、慢性呼吸道疾病病患多2成
女口臭2年!連男友都拒絕接吻 醫揪真相嘆「這難以察覺」
女大生唾液腺結石下巴腫如蛙 內視鏡術不留疤還她自信
鼻子常聞到魚腥味? 醫警告「這病」和感冒、過敏相似
健保大數據/108年眩暈治療統計10大院所
猜你喜歡
專家帶來天大的好消息:2025年這種疾病會消失不見
腎不好不能吃香蕉?醫師點名傷腎地雷:止痛藥、不明中草藥保健品少碰
40歲以後如何防止血管硬化?醫師分享6撇步讓血管變年輕
重訓盛行 姿勢錯誤 退化性關節炎患者飆升
便秘拖久腸潰瘍恐要命?醫:6纖維蔬果、床上翻滾助排便
愛吃5食物恐讓胃食道逆流加劇!餐後1動作助緩解
主動脈瘤如體內未爆彈!心外醫:5症狀中1恐要命
健檢常忽略腦血管檢查 醫:50歲以上民眾要做
拉肚子變瘦是因排掉宿便?醫:當心「代誌大條」
數羊、睡八小時都NG!日本醫學教授破除七大「睡眠迷思」
愛吃甜食、油炸物易得糖尿病? 醫揭「關鍵原因」:小心還會傳給下一代
少女「抽菸加一天一罐汽水」牙齒發黑爛光 網友嚇:該刷牙了
男子挺台灣鳳梨大口吃 鳳梨卡食道差點窒息緊急就醫
輕熟女成月亮臉!3個月飆胖16公斤 北榮搶救腦內風暴
頸椎病來得早又難好!醫:穩定頸椎才治本
男生脫褲後嚇傻人?泌尿科醫曝這款驚嚇度5顆星:只能剁掉
下背痛、坐骨神經痛如何舒緩? 物理治療師教坐椅子就能做的「簡易動作」
改善便秘、排解毒素 必知4大類膳食纖維資優生!
60歲血壓忽高忽低 這原因讓他按時服藥無效
預知腦中的不定時炸彈「腦動脈瘤」 專家建議做1事!
莊昕悅營養師/影響血糖的食物放後面…掌握5原則 糖友照樣嗑大餐
長期頭暈千萬不可輕忽 合併8大症狀可能患重大疾病
一天放幾次屁正常?胃腸科醫師:不放屁才要當心!5建議觀察
打呼易增中風、心肌梗塞風險!醫教側睡等6招助改善
阿嬤用雙磷酸鹽類藥物治骨鬆 一轉身兩大腿竟骨折
高血壓男劇烈腹痛急送醫 患「腸中風」放支架救命
你以為你很瘦嗎?這個器官胖起來,恐增加死亡機率
皮膚癢睡不好 3招改善
B肝抗體消失補打疫苗? 許金川:腹部超音波更重要
腎不好,什麼情況要洗腎?泡泡尿是前兆?醫解答「透析條件」
退化性關節炎年輕化 醫師:好發年齡提前至4、5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