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一名65歲的林姓男子深受三叉神經痛所苦,卻以為是牙痛,拔了右上臼齒,疼痛依舊,到花蓮慈濟醫院疼痛科求診,才發現是三叉神經痛。
花蓮慈濟醫院麻醉部疼痛科主任王柏凱表示,疼痛範圍如果超過上下顎,臉頰有如電擊、刀割及針刺般反覆陣痛,甚至延伸到鼻翼、下眼周,吃止痛藥也無法緩解,就要由醫師檢查是否為三叉神經痛,不要白拔了牙齒。
三叉神經痛好發於50歲以上族群,女性多於男性;據台灣頭痛學會統計,三叉神經痛發生率約每10萬人中有4至5人。花蓮慈濟醫院表示,三叉神經痛因常發生於上下顎,與牙痛相似,民眾難以區分。
王柏凱說,引起三叉神經痛原因有很多種,如血管壓迫、腦部腫瘤、神經發炎與其他不明原因,目前有手術、藥物及介入性治療等。其中,介入性治療如高頻熱凝療法,傷口小且療程時間短,一次約半小時,止痛效果明顯,能持續半年。
另外,開顱手術也可以減少血管對三叉神經的壓迫,根治率70%至90%,復發率低,但是須承擔手術與麻醉風險。
花蓮慈濟醫院牙科部主治醫師黃志浩表示,曾有病患被拔多顆牙,才發現是三叉神經痛。醫師辨別是否為三叉神經痛,通常會先從牙齒看,是否有造成疼痛的原因,若沒才會懷疑是三叉神經痛,並觸診病患臉頰,了解哪些地方觸發疼痛。
黃志浩表示,三叉神經痛與牙痛很難區分,需長時間觀察,才能適當診斷,最好從最不傷害牙齒的方式治療起。
編輯推薦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