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愈嚴重自費機率愈高 這些項目都可能要多花錢
一旦牙周病形成,牙齒周圍的組織將變得脆弱不堪一擊,台北醫學大學口腔學院副教授周幸華說,當齒槽骨、牙根等部位被破壞,就一定要治療,且愈嚴重的患者,需要自費的機率就會愈大,包含需要填補骨粉、再生膜、去敏感術等。
第一階段:超音波洗牙
第一階段治療,是透過超音波洗牙,去除牙結石,並確認齒槽骨等是否有被破壞,若有就會進入到第二階段治療。
第二階段:A.齒齦下刮除術
此時通常已經侵蝕到齒槽骨,為了去除已經跑到牙齦下的牙菌斑,醫師會使用像是小牙線棒的器材,放進牙齦溝內去除牙菌斑,此方法稱為「齒齦下刮除術」。適用於輕度到中度的患者,執行齒齦下刮除術的同時,會一併針對有些可能萎縮的牙齦等,進行牙根整平術。
【須自費的部分】進行齒齦下刮除術的同時,牙醫師會針對患者的狀況,採取輔助治療,就有機會使用到自費項目,如牙周抗生素凝膠,價格約在2000元上下。
B.牙周骨膜翻開術
第二階段還可能碰到牙周骨膜翻開術,是針對已經出現「深度發炎」的患者,把牙周直接翻開去除牙結石、牙菌斑等,再縫起來。
【須自費的部分】若醫師翻開牙肉發現,已經侵蝕到骨頭,出現深度的骨缺損,就會依照病患的狀況,執行組織引導再生手術,該手術則是採自費,約1萬5000元上下。
第三階段:定期回診
醫師對患者進行相關衛教,要求患者要定期回診,防堵牙周病再次復發。
相關醫令近20項 都有給付
健保署醫務管理組支付標準科長王玲玲指出,牙周病的治療,每位患者輕重不一,與牙周相關的醫令近20項,包含洗牙、齒齦下刮除術、牙周骨膜翻開術、牙齦切除術、牙周病支持性治療、齒齦炎及牙周疾病、齒齦及無齒性齒槽骨其他疾患、牙齒沉附著(增積)物、牙周病緊急處置、簡單或複雜性拔牙、簡單性口內切開排膿、唾液腺膿瘍、口腔蜂窩性組織炎及膿瘍等。上述牙周病治療項目,健保都有給付。
王玲玲說,臨床上最可能在牙醫診所治療被要求自費的,可能是「牙周骨膜翻開術」(醫令91009B「牙周骨膜翻開術-局部」、91010B「牙周骨膜翻開術-1/3 顎」)。
牙周病治療4自費項目
1.牙周抗生素凝膠、牙周炎凝膠
→約每顆1000元到1500元不等
2.因美容目的而作的牙周整形手術
→牙冠增長術:約8000到1萬5000元不等
→齒槽骨墊高術:約1萬5000元到3萬5000元不等
3.牙周組織引導再生手術(含有骨粉、再生膜)
→約2萬到3萬元
4.牙周去敏感治療
→每次500元到1000元
註:醫療自費項目金額依各縣市衛生局核准為主,可先至各縣市的「醫療機構醫療費用標準」查詢
資料來源╱各縣市衛生局網站 製表╱陳雨鑫 ■聯合報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揮別小朋友蛀牙夢靨 醫師籲掌握「二要二不」原則
牙越刷越黃?牙醫曝牙齒變色真相 網驚:一輩子都做錯了
牙膏泡泡刷完漱掉不對嗎? 口腔專家揭用牙膏5大迷思
每天刷牙還得牙周病?牙醫:多數人都忽略1地方
智齒非拔不可嗎? 牙醫師曝「水平阻生智齒」造成的5大口腔危機!
為什麼我的牙齒會變色?牙醫師告訴你變色成因及如何幫牙齒美白!
台大口衛隊下鄉雲林義診 35位偏鄉童不再害怕看牙
戽斗歪臉困擾妙齡女 透過手術搭配牙齒矯正改善線條
假牙清潔不佳 老翁口腔出現灼燒感、白色斑塊
改善咬合 年紀大也可牙齒矯正
口臭好困擾!醫:口臭成因有這些,6種方法助改善
牙周病不一定會痛? 牙齦發炎要小心!醫列「9典型症狀」別當耳邊風
他看牙診療一半臉上被滴「濕黏液體」 真相曝光氣炸了!
為什麼會有牙結石? 醫師圖解說分明
為什麼補蛀牙那麼酸?醫師照藍藍的光是什麼? 牙醫揭密蛀牙治療的常見三大問題!
很多人會刷牙,但都做錯了? 牙醫師教你最新的改良式貝氏刷牙法
舌頭位置放錯會影響臉型和牙齒排列?聽聽醫師怎麼說
智齒不痛要拔嗎?為什麼智齒沒長出來? 牙醫師揭「必拔標準」及潛在風險
沒刷牙吃早餐,等同每天吃進10公克大便!牙醫:3個關於口腔你不知道的秘密
單次拔牙幾顆以內算正常? 專業牙醫師給答案了
真牙能留就留,不要隨便拔?牙醫完整解說拔牙該注意哪些事
34歲女拔牙20顆後死亡 牙醫曝爛掉蛀牙不拔的後果!
34歲女拔20顆牙後死亡 解剖初判「右肺吸入性肺炎」
電動牙刷與傳統牙刷哪個好? 牙醫師教你正確挑!
透明隱形牙套 讓整牙民眾揮別大鋼牙醜形象
醫病天地/人工植牙 仍需防牙周病
為什麼「盡量不拔牙」的觀念反而危險?牙醫師揭:不拔牙可能讓你植牙花冤枉錢
何時該換牙刷? 遇到這3種情況就該換
天天刷牙為何蛀牙還會找上門?洗牙會讓牙縫變大嗎? 6大牙齒問題醫師替你解答
牙周病無明顯症狀 醫師:半年定期檢查才是不二法門
猜你喜歡
控血糖先吃菜再吃肉?專家揭正確進食順序:大部分人都做錯
7種大便型態代表什麼?醫:4種情況要當心,盡早就醫
痛風不能吃豆類製品?醫:限錯飲食對控制尿酸沒用!真正不能吃的是這些
如何讓大腦得到高效休息 腦神經科醫師給出這個建議
常嗆到是肌少症警訊!復健科醫一招讓口咽喉部肌肉更有力
女連忘密碼2日憂患「年輕型失智」 精神科醫師這樣說
脾胃虛百病生!脾胃不和,臉上4徵兆可看出
抗氧化、降脂又保肝 中醫教你不知道的陳皮吃法
洗髮精加水稀釋用更久?皮膚科醫揭「可怕下場」
手抖、行動慢…恐罹巴金森氏症,一張表自我檢測
小便顏色混濁、泡泡多…有問題嗎?7種尿液健康狀況,一次詳解
武則天養顏抗老第一方 中醫教你用西紅花降血脂
全台九萬人正在洗腎!日常一方式加速排除尿毒素
走另外一條路線回家…打破習以為常讓大腦更靈活!保持睿智的5項生活小事
別小看PTSD 太魯閣號事件 醫師:這三類是高危險群
清明節前後最容易犯春睏 中醫建議多吃2食材解疲勞
不只用在燒菜做飯!中醫教你生薑的防病藥茶方
2名6歲童發燒腹瀉!原來都有養小烏龜 真相大白了
快測量頸圍!男性>43、女性>38公分小心罹一疾病
高血糖引起肌肉不自主抽動!糖尿病診斷4標準,2項符合即確診
太魯閣號事故災難 醫師:勿傳遞傷亡者片斷故事博關注
84.5%國高中生睡眠過少 就寢、喚醒前父母先做這些事
肚子痛發生在各部位的原因不一樣 醫教分辨不同部位的腹痛
從眉毛竟可看出有沒有「免疫性疾病」!中醫師從7種眉型判斷你的身體健康
4歲男童右側腹股溝發現鼓起未就醫 1年後疼痛不適
容易怕冷又怕熱恐是糖尿病徵兆! 身體「3個非典型症狀」也要注意
40歲男為帕金森氏症所苦 深部腦刺激術助恢復生活
你又胃食道逆流了嗎?醫揪「常被忽略的傷胃習慣」,睡覺姿勢也有差
想到連假結束要上班就累?醫:做這四件事助收心
喝綠茶、咖啡改善中風早逝風險? 醫:須定期服藥回診
4種毛病腳痛 加鞋墊有助好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