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東西都靠臼齒咀嚼會發生什麼事?牙科專家告訴你
良好的咬合與整齊的牙齒是兩回事
當矯正好偏差性咀嚼,可以用每顆牙齒均衡的咀嚼後,也能幫助牙齒正確咬合。那麼,何謂咬合?咬合就是,上下排牙齒交會的狀況。那所謂的「咬合良好」,無疑就是上下排的所有牙齒均衡的交會,即「所有牙齒用相同力量咀嚼食物的狀態」。反過來說,所謂的「咬合不良」,就是因上下排牙齒出現無法交會的狀況,造成偏差性咀嚼。
似乎很多人都認為咬合的狀態跟齒列有關。所以,你偶爾會聽到「咬合不良可能是齒列不佳的緣故」,或者是「天生齒列良好,應該不會有咬合問題」等說法。其實齒列和咬合是兩回事。所謂的齒列只是牙齒的排列狀態。齒列良好是件好事,這能讓上下排牙齒順利咬合咀嚼,反之,若齒列極端不整,就很難正確咀嚼。
不過,即便齒列良好,還是有很多人有偏差性咀嚼的惡習;反之,即便齒列不良,還是有很多人可以正確咀嚼。除非是齒列極端不整,否則對於咬合來說,齒列並非那麼重要。重要的是經常留意自己是否有正確咀嚼,積極進行相關訓練。
在很多時候,正確的咀嚼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例如,治療蛀牙戴上瓷牙套等修補材料,但有些患者剛戴沒多久,瓷牙套就破損,這可能是他過度使用剛補完的牙齒咀嚼的緣故。
即便花費許多時間、努力和金錢矯正齒列,如果養成偏差性咀嚼的壞習慣,再怎麼整齊的牙齒也會慢慢恢復不整的狀態。所以,無論治療蛀牙或矯正齒列,維持正確的咀嚼才能長期確保這些治療的效果。
若是咬合良好,磨牙應該沒有聲音
磨牙就是上下排牙齒用力磨合,發出喀喀的聲響。的確,多數人似乎認定磨牙是造成咬合不良的原因。但其實不是磨牙導致咬合不良,而是因為咬合不良,磨牙時才會發出喀喀聲。所以,只要咬合狀況變好,就不會出現這種令人感到不快的聲音。
磨牙有促進血液進入大腦的重要功能。磨牙時,咀嚼肌會反覆的緊繃與放鬆,讓大腦裡的血流量得以增加。順便一提,當我們覺得冷,牙齒會打顫,也是強行將血液送往大腦的機制。再者,肌肉運動也能讓體溫上升。所以,當牙齒打顫時,可活動咀嚼肌,讓體溫上升,達到防寒的效果。
磨牙的行為大都出現在睡覺時。因為睡覺時,無法靠咀嚼將血液送到大腦。所以,要靠磨牙將血液送往大腦。基於這種需求我們才會磨牙,所以不僅是成人,嬰兒或狗狗也會磨牙。
那些似乎沒有磨牙習慣的人,鐵定是會正確的磨牙。亦即,磨牙時會用每顆牙齒均衡的咬合,自然不會發出令人感到不快的聲音。
反之,磨牙時會發出喀喀聲,正是偏差性咀嚼的證據。偏差性咀嚼會造成牙齒磨損,低於其他牙齒。如此一來,牙齒就會呈現凹凸狀態,無法順利磨合。每次磨合就會發出令人感到不快的喀喀聲。由此可知,磨牙會發出聲音,源自於咬合不良,絕不是因為會磨牙才導致咬合不良。
若持續在咬合不良的狀態下磨牙,會對牙齒或牙齦造成過大的負荷,恐怕永遠都無法均衡的咬合。所以,應盡快練習如何正確的咀嚼,調整咬合的狀態,才能避免對牙齒造成永久的傷害,也讓磨牙不會再發出聲音。
齒列極端不整齊是很嚴重的事
我說過咬合和齒列是兩回事。即便齒列良好,還是有人咬合不良;反之,即便齒列有些不良,還是有人咬合良好。只要維持正確咀嚼的良好習慣,即便是齒列不良的牙齒,也能夠慢慢回到正確的位置。這如同有意識的用正確的姿勢走路,脊椎骨也能回到正確的位置。若能以正確的方式使用某個器官,這個器官會因此回復成良好的狀態,這稱為「功能性矯正」。
例如,有些人的嘴巴呈現開咬,下顎往後縮,上下門牙無法緊閉。
我們也能簡單測試自己是否有開咬的狀態。將寬約一公分的薄紙片放在上下門牙間,若牙齒無法順利咬住紙片,就是有開咬的情形。在這種狀態下,因為難以用門牙咀嚼,呈現開咬狀態的人幾乎都有臼齒咀嚼的習慣。可是,即便是被認定不易正確咀嚼的開咬者,只要每次用餐都嘗試用門牙咀嚼,有意識的活動下巴,上下排牙齒就會慢慢碰到,甚至於最後也能用門牙咀嚼食物。
但在齒列極端不整齊的狀況下,功能性矯正的效果有限,像虎牙、嚴重暴牙、極端前牙錯咬者等等都是如此。這樣的齒列無法避免偏差性咀嚼的養成,而已經有偏差性咀嚼習慣的人,狀況會越來越極端。齒列這時應該先到牙科矯正凹凸不齊的齒列。
.作者:長坂斉
.出版社:今周刊
.出版日期:2017/12/07
若不希望牙暴得更厲害,正確的咀嚼訓練非常重要。如果因為暴牙,導致咀嚼訓練也無法矯正的狀況,或許應該考慮齒列矯正等方法。
虎牙的話,再怎麼努力也無法用它咀嚼,必須進行齒列矯正,才能正確咀嚼食物。至於下門牙比上門牙突出的前牙錯咬者,幾乎無法用門牙咀嚼。有些前牙錯咬者,若下排牙齒不是那麼突出,或許可以透過訓練,讓每顆牙齒都能均衡的咀嚼。但萬一是下門牙極端突出者,就需要齒列矯正了。
看更多《一張衛生紙矯正咀嚼習慣:耳鳴、暈眩、五十肩等無法治好的疾病通通消失》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為什麼我的牙齒會變色?牙醫師告訴你變色成因及如何幫牙齒美白!
台大口衛隊下鄉雲林義診 35位偏鄉童不再害怕看牙
戽斗歪臉困擾妙齡女 透過手術搭配牙齒矯正改善線條
假牙清潔不佳 老翁口腔出現灼燒感、白色斑塊
改善咬合 年紀大也可牙齒矯正
口臭好困擾!醫:口臭成因有這些,6種方法助改善
牙周病不一定會痛? 牙齦發炎要小心!醫列「9典型症狀」別當耳邊風
他看牙診療一半臉上被滴「濕黏液體」 真相曝光氣炸了!
為什麼會有牙結石? 醫師圖解說分明
為什麼補蛀牙那麼酸?醫師照藍藍的光是什麼? 牙醫揭密蛀牙治療的常見三大問題!
很多人會刷牙,但都做錯了? 牙醫師教你最新的改良式貝氏刷牙法
舌頭位置放錯會影響臉型和牙齒排列?聽聽醫師怎麼說
智齒不痛要拔嗎?為什麼智齒沒長出來? 牙醫師揭「必拔標準」及潛在風險
沒刷牙吃早餐,等同每天吃進10公克大便!牙醫:3個關於口腔你不知道的秘密
單次拔牙幾顆以內算正常? 專業牙醫師給答案了
真牙能留就留,不要隨便拔?牙醫完整解說拔牙該注意哪些事
34歲女拔牙20顆後死亡 牙醫曝爛掉蛀牙不拔的後果!
34歲女拔20顆牙後死亡 解剖初判「右肺吸入性肺炎」
電動牙刷與傳統牙刷哪個好? 牙醫師教你正確挑!
透明隱形牙套 讓整牙民眾揮別大鋼牙醜形象
醫病天地/人工植牙 仍需防牙周病
為什麼「盡量不拔牙」的觀念反而危險?牙醫師揭:不拔牙可能讓你植牙花冤枉錢
何時該換牙刷? 遇到這3種情況就該換
天天刷牙為何蛀牙還會找上門?洗牙會讓牙縫變大嗎? 6大牙齒問題醫師替你解答
牙周病無明顯症狀 醫師:半年定期檢查才是不二法門
牙齒教我的事
醫病天地/防蛀牙 刷牙吐泡泡不漱口
口臭不是火氣大! 就醫洗牙 發現厚厚牙結石是牙周病
及早預防兒童齲齒 可減少健保開銷
牙刷一定要定期換嗎? 牙醫師曝不換的後果
猜你喜歡
專家帶來天大的好消息:2025年這種疾病會消失不見
莊昕悅營養師/影響血糖的食物放後面…掌握5原則 糖友照樣嗑大餐
愛吃5食物恐讓胃食道逆流加劇!餐後1動作助緩解
40歲以後如何防止血管硬化?醫師分享6撇步讓血管變年輕
健檢常忽略腦血管檢查 醫:50歲以上民眾要做
重訓盛行 姿勢錯誤 退化性關節炎患者飆升
改善便秘、排解毒素 必知4大類膳食纖維資優生!
便秘拖久腸潰瘍恐要命?醫:6纖維蔬果、床上翻滾助排便
拉肚子變瘦是因排掉宿便?醫:當心「代誌大條」
數羊、睡八小時都NG!日本醫學教授破除七大「睡眠迷思」
腎不好不能吃香蕉?醫師點名傷腎地雷:止痛藥、不明中草藥保健品少碰
男生脫褲後嚇傻人?泌尿科醫曝這款驚嚇度5顆星:只能剁掉
男子挺台灣鳳梨大口吃 鳳梨卡食道差點窒息緊急就醫
長期頭暈千萬不可輕忽 合併8大症狀可能患重大疾病
一天追完50集韓劇!30歲女眼前一片黑影 確診飛蚊症
少女「抽菸加一天一罐汽水」牙齒發黑爛光 網友嚇:該刷牙了
輕熟女成月亮臉!3個月飆胖16公斤 北榮搶救腦內風暴
頸椎病來得早又難好!醫:穩定頸椎才治本
預知腦中的不定時炸彈「腦動脈瘤」 專家建議做1事!
一天放幾次屁正常?胃腸科醫師:不放屁才要當心!5建議觀察
60歲血壓忽高忽低 這原因讓他按時服藥無效
下背痛、坐骨神經痛如何舒緩? 物理治療師教坐椅子就能做的「簡易動作」
退化性關節炎年輕化 醫師:好發年齡提前至4、50歲
下肢「1徵兆」恐是心臟衰竭!醫:初期症狀難發現
打呼易增中風、心肌梗塞風險!醫教側睡等6招助改善
阿嬤用雙磷酸鹽類藥物治骨鬆 一轉身兩大腿竟骨折
高血壓男劇烈腹痛急送醫 患「腸中風」放支架救命
愛吃甜食、油炸物易得糖尿病? 醫揭「關鍵原因」:小心還會傳給下一代
發脾氣就是不理性?行為學家解析「憤怒的10 種成分」:那些躲在怒氣背後的真實情緒
1歲半童95%燙傷「皮膚都掉到地上」經歷50次手術仍笑口常開
你以為你很瘦嗎?這個器官胖起來,恐增加死亡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