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療/ 骨科.復健

軟骨再生技術 已有新突破

彰濱秀傳醫院骨科主任譚台笙(左)運用「周邊血前趨細胞療法」治療軟骨磨損病患,臨床上的症狀都有改善。
彰濱秀傳醫院骨科主任譚台笙(左)運用「周邊血前趨細胞療法」治療軟骨磨損病患,臨床上的症狀都有改善。
圖/譚台笙提供

案例一:一名45歲中年人,因在年輕時候發生車禍,造成膝蓋前十字韌帶斷裂,雖然經過前十字韌帶重建手術,但由於骨骼偏移、經過二十年,軟骨已經磨損,造成他在行走時在某一角度會感覺疼痛,造成生活不便。

案例二:一名16歲的高中生,因為騎車摔倒,造成膝蓋嚴重受傷,軟骨有缺損,走路變成一拐一拐的。

●軟骨一旦損傷 無法再生

彰濱秀傳醫院骨科主任譚台笙指出,近年來,由於交通事故、運動傷害或工作傷害等外力因素,造成膝關節軟骨損傷的情況,有增無減,這類病人雖經過關節鏡手術,暫時可恢復行走能力,但是軟骨部份無法修補自行痊癒;時間久了,膝關節繼續磨損,到最後與退化性關節炎病人一樣,面臨必須置換人工關節的命運。

譚台笙表示,在我們人體軟骨中,絕大部分是細胞間質,只有2%是軟骨細胞,一旦軟骨出現磨損,因先天缺乏血管供應,根本無法再生,關節只會愈來愈退化,終致不良於行。因此,針對膝關節軟骨缺損的問題,醫界多年來一直希望尋求突破。

●挖東牆補西牆 替換範圍有限

過去醫界嘗試利用軟骨修補術或軟骨刺激術治療。軟骨刺激術是先把破損的軟骨碎片予以移除或修整,並在軟骨缺損處底部製造微小的骨折或小傷口,讓骨髓內的間質幹細胞有機會釋放出來,但是這樣長出來的是不耐磨的纖維軟骨,不是我們要的透明軟骨。軟骨替換的方法,簡單說就是「挖東牆,補西牆」,把膝蓋比較不受力的軟骨移植到已缺損的位置,只是可替換的範圍有限。

●自體軟骨培養 台灣目前無此治療

另一種方式,則是自體軟骨細胞培養移植術。這種方法在1989年即已開發出來,它是透過關節鏡把相對不重要的軟骨,取出3顆米粒大小的軟骨,進行體外軟骨細胞的培養增殖,接著再把數千萬個軟骨細胞植入軟骨缺損處,然後敷上骨膜,外加生物膠予以封住。

譚台笙說,前述自體軟骨細胞的體外培養技術,秀傳在15年前曾與紐約大學眼科教授胡誕寧進行臨床試驗,其中約有半數病患在術後關節活動上均有明顯改善,但後來因政府要求需符合優良組織培育實驗室標準而中斷研究。目前有美國的GENZYME公司提供這樣的服務,在台灣則無此種治療選擇。

●最新療法 周邊血前趨細胞

譚台笙表示,近年來,秀傳醫院又引進馬來西亞吉隆坡運動醫學中心醫師蘇繼揚所開發的技術,它結合了軟骨刺激術及自體周邊血前趨細胞的方式,形成我們需要的透明軟骨,在術後兩年以關節鏡進行切片染色,證明新長成的軟骨具有第二膠原蛋白的表現。

這種周邊血前趨細胞的來源,是讓病人先注射生長因子三天,再經由血液分離儀來蒐集病人的前趨細胞,約可取得140到150cc的量,經過凍存,然後分批注入病人的膝關節患處,讓關節軟骨逐漸「長」到我們需要的高度。從2015年開始,彰濱秀傳施行周邊血前趨細胞加上軟骨刺激術治療四名病患,臨床上的症狀都有改善。

譚台笙說,這種新的周邊血前趨細胞療法尚未納入健保給付,因此患者需自費12萬元以上,但它適用於局部的軟骨缺損,不適合置換人工關節的年輕的病患,這是它的優勢。

◎ 隨時掌握第一手健康訊息,快加入【元氣網粉絲團

關節鏡 人工關節 關節炎 軟骨 膝關節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