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度海洋貧血容易被忽略,當心引起併發症。28歲的Grace小時候常黃疸、感冒臉色蒼白,被診斷為中度海洋性貧血,但一般認為這類患者不需輸血治療,沒想到長期貧血、血色素過低,18歲漸停經,甚至因骨鬆、三度嚴重骨折,有次頸椎受傷、開刀傷及聲帶。醫師提醒患者,應每三個月追蹤,必要時輸血治療。
台灣海洋性貧血協會林凱信表示,國人約有5%至6%輕度海洋性貧血帶因者,重度約400多人,但中度因常被忽略、目前無明確統計。不過,中度海洋性貧血若長期輕忽未追蹤治療,恐引起肝脾腫大、骨質疏鬆、骨骼變形、血鐵質沉積等。
Grace就因紅血球功能不良、長期貧血,身體缺氧,刺激骨髓使用更多空間來製造紅血球,使得骨骼越來越薄,造成嚴重骨質疏鬆,不僅長年痠痛,年紀輕輕就三度骨折,再加上鐵沉積造成蠟黃臉、黑膝蓋。 原本想透過骨髓移殖治療,在醫師評估下,中度患者其實不需移植,只要定期追蹤、需要時輸血及口服排鐵劑,就能控制得很好。治療後,Grace月經正常,也不需靠以厚粉妝遮蓋蠟黃臉。
台大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盧孟佑指出,門診患者Nick從小也深受貧血之苦,原本認為接受脾臟切除,身體變得較好。但在赴大陸工作前健檢發現,血鐵質比正常人高,卻沒固定回診,後來血鐵值飆升破萬,雖沒有明顯不舒服,但臉色黃,手指關節明顯變黑。
林凱信說,患者應每三個月定期回診監測,適時輸血、排鐵治療,避免引發嚴重併發症。
◎ 隨時掌握第一手健康訊息,快加入【元氣網粉絲團】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