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氣周報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元氣周報
聽健康
我是復健科醫師「Dr.53林頌凱」,多年來透過寫文章、上節目、拍影片、出書等各種管道,向大眾傳遞「如何利用復健醫學,讓你的生活更輕鬆」的理念。我是當了復健科醫師後,才意識到自己的頸椎有問題、知道什麼叫「頸椎病」;罹患頸椎間盤突出後,才切身明白頸椎病有多麼痛苦、是一個多麼困擾人的病。
現在回想起來,我在就讀醫學系時,頸椎就數度出現求救警訊。當時脖子緊繃痠痛是家常便飯,腦袋的沉重感令我經常上課上到一半就得用手托著。後來去參加一些會議時,脖子連掛個識別證都會出現緊繃反應,覺得不舒服。然而那時才30歲、剛當上主治醫師,怎麼也不會聯想到骨刺、椎間盤突出會出現在我的脊椎上。
沒多久,我的症狀越來越嚴重。頸痛加劇,不時伴隨著頭痛、頭脹,還有右邊的肩胛骨痛得厲害,常常動都動不了;晚上時常翻來覆去睡不著覺,頸部的承重能力越來越差,手部也三不五時麻麻的。為什麼病人在診間裡敘述的症狀,一個個發生在我身上?
後來陸續做了X光、核磁共振檢查。這一照,片子顯示我的頸椎完全是直的,更慘的是第4、5、6節的椎間盤已經突出。心情低落之餘,我每周乖乖撥出3天、趁著看診空檔認真的做物理治療,大概在第3、4周左右看到效果。乖乖做了半年的物理治療,縱使脖子還是有些許疼痛,至少手麻狀況完全消失。和多數頸椎病患者一樣,以為有改變,應該就沒事了。
不到半年的時間,那些老症頭居然跑回來了,這次連白天身體不動時也會手麻。我接受了另外一次的核磁共振檢查,下了檢查台看影像結果,心涼了半截。跟之前的片子相比,我的頸椎間盤突出變得更嚴重,而且在第4、5節處的壓迫已經從神經根發展到脊髓,壓迫神經根頂多手麻無力、肌肉小萎縮,但壓迫到脊髓極有癱瘓的可能性。
當下心情非常沮喪,也相當自責,一來是無法接受我把自己的身體搞砸了,二來是覺得很諷刺:我就是復健科醫師,怎麼會把自己搞成這個樣子?
病況變壞得太快,那時醫師同事告訴我要動頸椎手術。其實我心裡也清楚,如果外科醫師看了我的頸椎影像檢查,八成會說:「這個狀況要開刀」。可是當我真的被宣告要動手術的那一刻,「我也怕開刀」,因為任何手術對身體來說都是一種傷害、風險。在決定不開刀後,我走向另一個治療頸椎的歷程,學習「和頸椎病和平相處」。
頸椎病況會惡化得這麼快,一定是有很多原因造成的,包含身體處於發炎狀態、睡眠作息、姿勢不良,同時也凸顯我的肌肉力量不足。當時除了對焦日常生活中的每個姿勢做矯正,還調整了復健與運動訓練的時間占比,不僅做運動,而且是做「對的」、「有效」的運動,物理治療師同事帶著我做深層的肌肉力量強化運動,同時在打開胸椎的運動方面下了不少工夫,這對我帶來很大的幫助,因為胸椎太卡會影響到頸椎的角度。「疼痛發作的狀態」成為我當時覺察身體很重要的一件事,譬如我發現好好睡一覺比去拉脖子的效果還要好,從此就改變作息不讓自己熬夜,每晚12點以前就寢,長久下來也真的證實帶來助益。
這些一點一滴的改變,讓我看到除了做復健,原來頸椎病還有很多方法和空間可以獲得改善。也因為自己經歷過,而和患者有更深刻的溝通,聽他們怎麼做,給他們建議,鼓勵每位患者找到適合自己的紓壓和減緩疼痛的方式。接受我有頸椎病的事實後,我將焦點放在兩件事:
這對所有頸椎病患者是很明確的事實,避免會讓自己越來越不舒服的姿勢和動作。
意即做好「預防」和「強化」,以我的狀況來講,就是隨時注意姿勢的正確性,有時間就做胸椎運動,保持胸椎的靈活度,就不會讓脖子是卡住的狀態。
當我徹底改變自己,確認不開刀治頸椎的決心和治療方法,十年多來我沒再吃過一顆止痛藥、沒打過止痛針。如今雖然脖子還是會不舒服,沒辦法維持同一個姿勢太長時間,但我知道自己身體負荷的極限在什麼地方,耐受不住了我可以選擇休息、睡覺、去打網球,頸椎病這件事已經不會影響到生活品質、工作效率,也不再因此產生自責情緒。
責任編輯:辜子桓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