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蓋差的人,通常肛門也鬆弛!為何下半身有力很重要
【文、圖/摘自商周出版《徹底終結膝蓋痛 10分鐘神奇甩甩體操》,作者鈴木登士彥】
膝蓋差的人,「肛門」也鬆弛!?
三十幾年來,身為手技療法施的我為許多人診療過身體,有一件事我可以很肯定地說。
那就是有膝蓋痛問題的人,通常「肛門」也是鬆弛的。
這突如其來的粗俗字眼或許會嚇到你。但由於非常重要,所以我想稍微做個說明。
當我們把人類視為生物來看,你知道哪的部位最能表現出「活力」和「生命力強弱」的差異嗎?
你可能會以為女性會表現在肌膚的好壞、男性會表現在勃起功能上,但這些都不是我的答案。
我的答案是「肛門」。
肛門的鬆緊度,與「年輕和老化」有直接的關係。
所有活力四射、到處奔馳的動物,肛門都非常緊實,無一例外。
但是,一旦生病或變老,肛門的肌肉就會逐漸鬆弛。有養過寵物的飼主,應該多少都懂。
人類和動物都一樣。如果我說「大小便失禁」,有照顧過高齡者的人一聽就知道我在講什麼吧?
實際年齡還很年輕,肛門卻鬆弛的人,其實就是身體已經老化、生命力變弱了。實際上,這種人容易疲倦、容易喘,一有空就想躺下來休息。
反之,實際年齡大,但肛門還很緊實的人,無論活到幾歲都還是充滿活力。
換句話說,下腹部沒力的人,是肛門鬆弛、生命力薄弱的老年人。而下腹部強而有力的人,是肛門緊實且生命力強大的年輕人。
「下半身」有力和沒力的人
「肛門緊實」與「下腹部的肌肉力量」有密切關係。下腹部,也就是「腰」和「腹部」,是人體的中心部位。
而引發膝蓋疼痛的根本原因,就在於「腰部」和「腹部」肌力衰退。
總而言之,有膝蓋疼痛問題的人,下半身通常柔弱無力。
所以,他們的肛門才會鬆弛。
說到這裡,你就可以理解為什麼我在本節一開頭就肯定地說「有膝蓋痛問題的人,通常肛門也鬆弛」。
另外,現代人比古時候的人更少搬提重物。每天走路的步數變少,坐著的時間則明顯變多。
現代人光是過一般的生活,支撐身體的肌肉(核心肌群)就會逐漸衰弱,無一例外。
.作者:鈴木登士彥
.譯者:楊毓瑩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20/07/11
一輩子都能靠自己的雙腳行走
況且,若腳有問題,就會更不想活動。而這樣的情況,會導致每天活動的時間越來越少。
據說大自然中的野生動物,一旦無法靠自己行走就等於等死。
人類的生活環境雖然不像野生動物那麼嚴苛,但是我們仍然是動物。
人類一旦無法靠自己活動,除了頭腦的運作之外,內臟功能、關節活動等身體所有的機能都會急速衰退。
也就是說,一旦膝蓋有問題,會大幅影響身體整體的健康,令人逐漸失去生命力。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疫情外送忙碌 醫師提醒外送員注意職業傷害
疫情間少動姿勢不正易脊椎側彎 可做3式運動延緩惡化
女子扭傷膝蓋仍慢跑致前十字韌帶斷裂 醫「種」還給她
肩頸疼痛懷疑確診?確診簡單2招拉筋 舒緩肩頸不求人
退化性髖關節炎 震波療效佳
母親節提醒媽媽做預防骨質疏鬆健康檢查!醫師揭5大骨鬆危險因子跟5種保持骨骼健康的方法
中風了手無力,適合使用「鏡像手」嗎?自評表幫你評估
背痛未必是肌肉筋膜問題,痛到冒冷汗恐是主動脈剝離!8種情況速就醫
男子背部疼痛伴隨下肢無力 竟是椎間盤細菌感染惹禍
老婦脊椎灌骨泥又垮掉 拖延治療險癱瘓
為什麼中風後肩膀疼痛?復健科醫揭可能的3大原因
影/婦肩關節退化痛到睡不著 微細血管栓塞術助除痛苦
65歲走路不穩、四肢沒力 竟是頸椎椎間盤突出
跌倒致雙腳無力走 醫師提醒有舊傷更要警覺脊椎傷害
肩頸疼痛蔓延至後腦…頸因性頭痛4特徵,小心是頸椎正求救!
骨折開刀後自己就會好?醫師告訴你做不做復健到底有什麼差別
預防跌倒就骨折 年輕多存骨本並注意保「密」防「跌」
中年女性更需留意髖關節問題 專家教3動作自我檢測
婦人肩關節鈣化性肌腱炎 3次震波治療鈣化消失
比食補更重要!專家曝退化性關節炎元凶:愈省壞愈快
40歲男跑步、騎單車膝蓋卡卡 醫師籲關節不適及早就醫
台中117歲人瑞髖關節手術成功 比英國記錄還多5歲
吊單槓、倒立機可緩腰痛?引發腰痛的原因很多 復健專科醫師教正確治療
一次手術完成雙膝關節置換 82歲老翁恢復生活品質
脊椎側彎痛苦難當 醫用電腦導航手術截彎取直救婦
婆婆媽媽閃到腰痛不欲生 物理師教3招舒緩
高齡長輩邊吃邊咳可能吞嚥力下降 治療師建議這樣做
睡醒腰痠背痛怎麼辦?骨科醫教檢視3重點助改善
全民瘋路跑,你也想加入嗎?醫師提醒常見的五大運動傷害要注意!
醫籲別錯認生長痛 小心兒童風濕性關節炎上身
猜你喜歡
體內濕氣是什麼?中醫師教你三焦排毒除濕,吃這些活血利水食物可緩解
猴痘擴散多國!有哪些症狀?如何傳染? 詳解「感染症狀、傳播途徑、預防方式」:也有無症狀者
胸悶以為染新冠,昏迷竟是心肌梗塞!醫師教分辨二者最大不同
你真的會量血壓嗎?1張圖教你正確測量血壓,測量前30分鐘不能吃「1食物」
怎麼減肥都瘦不下來?四肢瘦但肚子卻很大?醫:當心是隱性肥胖,做好5招擊退內臟脂肪
老花眼怎麼辦?如何保養?會得其他眼疾嗎?眼醫教用眼關鍵!
沒紅字就代表肝臟健康?醫師詳解何謂肝功能指數
巴金森病蜜月期可以被延長?專家分享1關鍵 避免異動症、斷電現象提前報到
吃肝補肝?認識肝臟10個作用 想要護肝排毒該吃什麼、哪些不該吃?
長輩容易嗆到、吞嚥困難怎麼吃?專家教你食物製備技巧改善長輩飲食,預防吸入性肺炎
每天晨跑10公里竟罹癌病逝! 醫師:晨跑前要看空品
省兩千!6500劑黃熱病疫苗將屆效5月開放免費施打
美睡眠醫學會警告「睡前喝5飲品」恐讓整夜睡不好!白開水也在內
久咳不癒,中醫師教先判斷乾咳、熱咳、冷咳…4種茶飲緩解不適
急性腦中風做對兩件事 降低腦損傷與失能打119送醫、讓可決策者同行
漱口水刷牙前or刷牙後?牙醫師:多數人都用錯時機了,正確潔牙順序該這樣做
五旬婦家務勞動致五十肩 中醫理筋推拿緩解疼痛
肩頸疼痛懷疑確診?確診簡單2招拉筋 舒緩肩頸不求人
糖尿病有機會不吃藥?醫師詳解何謂減重手術、哪些人適合及其後遺症
不定時炸彈「泛視神經脊髓炎」 失能風險伴終身
春夏交替異位性皮膚炎奇癢難耐 醫:潤膚保濕有助改善
《高血壓》期刊研究顯示吃對蛋白質方式 可降低66%高血壓風險
一包鱈魚香絲,竟有可能讓你「高血壓」!營養師教5招預防心血管疾病
腎友不再暗沉 洗出亮麗人生
室內空氣品質差 與肥胖大有關係!台大醫:揮發性有機化學物質影響最大
糖尿病吃降血糖藥卻導致泌尿道感染?醫師告訴你該如何避免
高齡社會居家透析 生活品質不NG
疫情間少動姿勢不正易脊椎側彎 可做3式運動延緩惡化
你被大腸癌盯上了嗎?醫:出現6大警訊要注意,5大族群要當心!
小孩可愛老公體貼,就不會憂鬱了嗎?高敏兒媽媽的產後憂鬱旅程:新手媽媽,你為何不快樂?
忽略高血壓 40多歲科技經理腎萎縮須洗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