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骨神經痛」只是症狀 真正的脊椎疾病讓你「一路麻到腳」
坐骨神經由第四、第五腰椎及前三條薦椎匯集而成,常見疼痛原因為椎間盤突出、脊椎滑脫、骨刺造成。
疼痛範圍通常由臀部沿大腿後側向下蔓到小腿,甚至痛到足背或腳底。
圖/123RF
神經根病變 才是疼痛原因
坐骨神經是下肢很大的神經,由第四、第五腰椎及前三條薦椎匯集而成,中山醫院骨科主治醫師陳文哲說,所謂坐骨神經痛,指的就是順著坐骨神經走向傳導而下的疼痛感,通常疼痛範圍會由臀部沿大腿後側向下蔓延,傳到小腿,甚至痛到足背或腳底。
大部分人以為坐骨神經痛就是坐骨神經本身病變造成,這其實是錯誤觀念,神經根的病變才是最常見的痛源。陳文哲進一步說明,神經根指的是神經從脊髓分出來的源頭處,如椎間盤突出、腰椎退化症、脊椎管狹窄、腫瘤等,都會導致神經根受到壓迫引起疼痛。
1 椎間盤突出
「椎間盤突出」是常見造成坐骨神經痛的原因之一。陳文哲解釋,椎間盤由類似軟骨構成髓核,中央有一個髓核,周邊具強韌纖維環。人體80%力量會衝擊脊椎,椎間盤有緩衝壓力功能,但長期受力會使纖維環破裂,髓核突出壓迫脊神經。
脊椎體之間有椎間盤,每個椎間盤都可能發生椎間盤突出,頸部及腰部活動度多,尤其第四、五腰椎及第一薦椎受力最多,最常出現椎間盤突出。
好發族群:30至50歲是好發年齡,尤其體重過重、姿勢不正確的久坐上班族、穿細跟高跟鞋、需舉重物的工作者,都是高危險族群。
治療方式:陳文哲表示,一般而言,九成患者適度休息三個月後,不適感就會改善,其餘症狀未緩解患者,醫師多以保守療法,如限制活動、消炎止痛藥物治療及物理治療輔助。不到一成患者需手術。
2 腰椎滑脫症
「腰椎滑脫症」也是造成坐骨神經痛另一種原因。振興醫院骨科醫學部主治醫師朱唯廉解釋,下腰椎相當於背後承受身體重量唯一支撐,作為兩脊椎骨中間連接作用的椎間盤,如抓不住上下骨頭,脊椎就會如同土石流,上一節滑到下一節脊椎的前方,造成神經根壓迫或拉扯。患者平躺,脊椎骨歸位才會緩解,一旦站久又會面臨椎間盤抓不住脊椎,產生抽痛、麻木感。
好發族群:腰椎滑脫的原因可分為後天性及先天性,其中以後天退化性滑脫最常見,好發於65歲以上長者,其中女性患者多於男性,另外還可能是創傷性滑脫,因嚴重傷害,如骨折、椎板斷裂,引起滑脫。先天性最少見,這些患者都是因先天腰椎結構不正常,而容易產生滑脫。
治療方式:根據統計約3%至12%的人口有腰椎滑脫,其中僅約5%至10%的人因症狀嚴重,而需要接受開刀治療。朱唯廉強調,腰椎滑脫治療同樣以保守治療為主,可透過使用背架,輔助強化背部力量,降低上下脊椎移動發生。症狀緩解、不再疼痛後,建議患者一周做三次核心肌群訓練,以胸肌、背肌及腹肌力量,分擔脊椎負擔。
3 骨刺
還有一種常見的坐骨神經痛原因是「骨刺」,常發生於頸椎及腰椎處,脊椎間的軟骨漸漸失去水分、彈性,脊椎關節面承受壓力增加,朱唯廉形容,就像將兩坨上下疊放的麵糰,垂直擠壓時,麵團會朝水平方向凸出, 關節邊緣處,長出一些骨刺,骨刺壓迫到我們的脊髓或神經時,就會造成神經根的病變,引起疼痛、麻木。
好發族群:朱唯廉說,一般人超過45歲就會開始長骨刺,男性患者多於女性,但開始出現症狀的年紀約是65歲以後。
治療方式:15%至25%有症狀的患者會選擇求醫,以保守治療為主,但當積極治療半年以上未改善,或治療過程中疼痛症狀變嚴重、肌肉力量變差,就需考慮開刀治療。
避免坐骨神經痛
上班族記得給自己「下課時間」
陳文哲提醒,平時應保持良好坐姿,如要提取重物或綁鞋帶,記得蹲下取代彎腰。另外也要避免長時間坐著,上班族應該給自己「下課時間」,建議每30分鐘或1小時就要站起來舒展腰背、運動伸展,放鬆肌肉。適當訓練腹肌、背肌等核心肌群,有利脊椎穩定。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健康主題館/長期長短腳 小心骨盆歪掉
阿嬤用雙磷酸鹽類藥物治骨鬆 一轉身兩大腿竟骨折
肩推啪一聲 胸大肌竟斷裂…重訓常見五類傷害
重訓盛行、姿勢錯誤 退化性關節炎患者飆升
退化性關節炎年輕化 醫師:好發年齡提前至4、50歲
重訓盛行 姿勢錯誤 退化性關節炎患者飆升
鞋頭要有寬度和翹度 治療師教你7原則選對鞋足安心
女運將腳痛4年醫不好 竟是跗骨隧道症候群作怪
B肝帶原肝癌免疫治療有新法 北榮最新研究登國際期刊
醫病天地/練好肌力 膝蓋自然勇健
過年打麻將玩通宵 物理治療師教2動作舒緩下背痛
足底筋膜炎,光休息不會好!居家做3種運動緩解
初五收心操 找回你的工作狀態
過年打牌發財 這樣動不賠健康
春節猛滑手機 小心板機指
當心年假久坐不動招來痠痛 物理治療師教你三招緩解
新年當「沙發馬鈴薯」招來痠痛 試這3招可緩解
過年除舊布新 「大掃除護身6招」避免渾身痛
醫病天地/羊膜萃取物注射 背痛新療法
屁股痛開刀沒改善 骨關節壞死疑貪杯
貪杯男子屁股痛以為脊椎出問題動刀 沒緩解還變跛行
一張圖讓你春節打掃別犯下背痛 這情況最好看醫生
大掃除姿勢不當恐拉傷 簡文仁教4動作省時省力防受傷
有「年節主婦症候群」別怕!上背痛、下背痛、肩肘痛...醫師建議這樣做
會呼吸的痛! 隨著年紀增長,「肋骨骨折」每多斷一根死亡率增加
腰痠背痛原因為何? 醫:可從3面向辨別
喝可樂會骨鬆? 鈣質流失元凶找到了
膝蓋痛的人,該穿這2種鞋!骨科醫師:從預防到改善,你一定要知道的7件事
手指麻痛別輕忽 腕隧道症候群放著不管恐肌肉萎縮
醫病天地/力行三招 改善肌少症
猜你喜歡
男生脫褲後嚇傻人?泌尿科醫曝這款驚嚇度5顆星:只能剁掉
改善便秘、排解毒素 必知4大類膳食纖維資優生!
莊昕悅營養師/影響血糖的食物放後面…掌握5原則 糖友照樣嗑大餐
長期頭暈千萬不可輕忽 合併8大症狀可能患重大疾病
愛吃5食物恐讓胃食道逆流加劇!餐後1動作助緩解
健檢常忽略腦血管檢查 醫:50歲以上民眾要做
重訓盛行 姿勢錯誤 退化性關節炎患者飆升
拉肚子變瘦是因排掉宿便?醫:當心「代誌大條」
數羊、睡八小時都NG!日本醫學教授破除七大「睡眠迷思」
一天追完50集韓劇!30歲女眼前一片黑影 確診飛蚊症
乾癬纏身被辭職 接受生物製劑治療重生
1歲半童95%燙傷「皮膚都掉到地上」經歷50次手術仍笑口常開
一天放幾次屁正常?胃腸科醫師:不放屁才要當心!5建議觀察
鞋頭要有寬度和翹度 治療師教你7原則選對鞋足安心
急性腦中風快打119協助送到對的醫院!醫師提醒:就醫前要記住的三件事
發脾氣就是不理性?行為學家解析「憤怒的10 種成分」:那些躲在怒氣背後的真實情緒
男子挺台灣鳳梨大口吃 鳳梨卡食道差點窒息緊急就醫
女運將腳痛4年醫不好 竟是跗骨隧道症候群作怪
下肢「1徵兆」恐是心臟衰竭!醫:初期症狀難發現
便秘拖久腸潰瘍恐要命?醫:6纖維蔬果、床上翻滾助排便
退化性關節炎年輕化 醫師:好發年齡提前至4、50歲
60歲血壓忽高忽低 這原因讓他按時服藥無效
男變性女可以懷孕、生小孩嗎? 婦產科醫曝:有4種可能
不只腰圍肥胖!研究:下巴也是心血管疾病指標
近9成的準洗腎病人有「這病」! 但絕大多數人都無感
阿嬤用雙磷酸鹽類藥物治骨鬆 一轉身兩大腿竟骨折
打呼易增中風、心肌梗塞風險!醫教側睡等6招助改善
一直掉髮怎麼辦?6招防止髮量變少 洗頭不能天天洗
顏面神經麻痺跟中風怎麼分?三大徵兆看分明!醫師:及早治療助恢復
高血壓男劇烈腹痛急送醫 患「腸中風」放支架救命
高血壓一年致4萬人死亡!研究:一動作有助降血壓